合肥市人社局:深化产教融合 扎实推动技能强市战略

合肥市人社局围绕人才兴皖工程和技工强省建设,不断完善政策,创新举措,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全面加强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突出政策导向。牵头起草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载体建设,新增25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安徽合肥技师学院成功举办2025年全省数字技能提升培训示范班。强化竞赛引领,在第十届全省技能大赛中获得11金、21银、23铜,居全省首位;组织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合肥市12个赛项集训考核;会同市发改、民政、气象部门举办三场市级技能大赛,不断提升技能人才队伍能力。截至5月底,全市新增技能人才6.15万,技能人才总量达177.18万,其中高技能人才72.59万。

突出高质量特色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向“产业学院”复合型培养模式转变,支持安徽合肥技师学院和市人才集团联合设立合肥产业人才学院。截至5月底,全市技工院校开办各类校企合作班202个,培养学生规模约8500人。优化专业建设,会同市发改委、教育局、工信局成立市技工院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技工院校围绕合肥产业需求科学合理设置专业,预计10所院校将为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重点产业新增技能人才培养规模5000人。

突出校企协同共建。与高新区塘岗社区服务中心(集聚长安汽车、大陆轮胎等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产业链需求定制化培养人才、共建实训基地。与合肥市人才集团合作共建的合肥产业人才学院正式揭牌,首期技能培训班(电工技师、汽车维修工技师)将直接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拓展国际合作,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柬埔寨摩根投资集团对接海外技能人才培养项目,服务中国企业新能源汽车领域海外用工需求;与合肥大学大众学院共建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经验,探索“国际标准+本土实践”的产教融合新路径,为产业升级注入国际化元素。

突出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聚焦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主要就业群体,紧密对接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全面推行企业自主评价备案常态化管理模式,实现全程线上申报,切实做到让企业办事“零跑腿”。畅通技能人才晋升通道,在备案企业中试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打破高技能人才认定“天花板”,在高级技师之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技术职务。全市已有7家企业参与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试点,成功评聘94名特级技师、4名首席技师。探索评价方式方法,取消传统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推行“特才特评”,创新采用以业绩评审为主、评价内容和企业岗位实际相结合模式,针对符合条件的高校应届毕业生,通过评审认定等程序,助力其同时获取相应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毕业证书,有力推动了高校技能人才培养与评价模式的创新发展。

突出规范化管理。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分层分类管理机制,认定全市A级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8家、B级80家,促进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规范自身管理。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培育,通过动态遴选、靶向培育、标杆选树,构建包含低空经济、智能制造、智慧康养等门类,覆盖重点产业、辐射民生领域的18个职业技能培训品牌体系。截至5月底,合肥市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42万人次,依托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4万人,农民工培训1.13万人。

(范家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