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在,火种不灭;志坚,大道可成。百年前,五四青年以热血点燃觉醒的火种,撑起民族的脊梁;百年后,新时代青年立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潮头,当以真理之火种照亮迷途,以创新之利剑劈开荆棘,以廉洁之清泉涤荡浮尘。三“钥”在手,是跨越时空与五四先贤的击掌相和,更是对“强国有我”誓言的铿锵回应。
执“火种”以明志,真理之光永不灭。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信仰如木之根、水之源,是青年锚定方向的“精神火种”。从五四运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呐喊,到今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历史的回响始终印证,信仰的纯度决定青春的高度。当下,青年们面临前所未有的价值冲击、算法推送的“信息茧房”割裂认知、消费主义的“糖衣炮弹”消解理想,若信仰缺位,青年极易沦为浮萍。反观百年前,李大钊疾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陈延年高喊“革命者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燃点。青年干部应该以史为炬,照见真理之路,从党史中汲取真理之甜,如方志敏笔下的“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与今日乡村振兴的画卷遥相呼应;要以学铸魂,筑牢思想之基,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同富裕”中,发掘理论背后的实践逻辑;要以行证道,点燃星火之光,效仿黄文秀“将申论写在大地上”,像“嫦娥”团队平均年龄30岁的青年工程师般,把个人理想熔铸于国之重器。
淬“利剑”以破局,创新之刃开新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创新是文明赓续的基因,更是青春突围的“破壁利剑”。从五四青年高举“德先生”“赛先生”旗帜撕开封建桎梏,到当代青年在量子通信、商业航天等“无人区”开疆拓土,历史反复验证:唯创新者强,唯破局者胜。全球科技博弈白热化的今天,“卡脖子”清单上的一千多项技术壁垒,如同悬顶之剑。若青年困于内卷内耗、耽于躺平自嘲,如何应对AI革命对传统岗位的冲击?反观华为鸿蒙研发团队成员,用“备胎转正”打破操作系统垄断;再看新农人,以“区块链+农业”重塑产销链,带动贫困县增收——创新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青年干部要敢闯“深水区”,在光刻机、高端轴承钢等“硬骨头”领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中科院青年团队研发出量子芯片测温术,将精度提升至原子级;要善用新时代工具,借力AI、元宇宙等手段,像“数字敦煌”项目组般,用3D建模让千年壁画活起来;要勇拓跨界路,打破学科壁垒,如短视频创作融合影视与科普,让太空理论在短视频中“破圈”。
濯“清泉”以正心,廉洁之水涤尘埃。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清廉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日雕月琢的修行,恰似山间清泉,涤荡浮华方能映照初心。若青春早早蒙尘,何谈“中流击水”?反观守岛人王继才,32年坚守开山岛,面对走私团伙的十万元诱惑,他不为所动;恪守廉洁本心的任长霞,强调“在我这里没有金钱能打通的关节,只有公正的法律。”他们用一生证明,清廉是最硬的软实力。青年干部要慎初,扣好第一粒扣子。入职时学“杨震暮夜却金”,面对“意思意思”的饭局、看似“合规”的补贴,多问一句该不该;要慎微,警惕“白袍点墨”。从“一杯酒、一条烟”的“微腐败”防起,筑牢廉政防线;要慎权,明晰公与私的边界。学“周恩来三付饭费”的较真,让廉洁履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常。
(潜山市五庙乡人民政府 孙果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