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乡镇青年干部既是国家战略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也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守护者。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青年干部当以“信念如磐、本领过硬、情怀深厚”为答卷,在基层沃野上答好青春“三问”,让“小我”融入“大我”,以“青春之我”谱写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
一问:何以立身?——以忠诚铸魂,校准青春航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理想信念是青年干部扎根基层的“定盘星”。当前,乡村振兴面临产业转型、生态治理、文化传承等多重挑战,部分青年干部在繁琐的基层事务中容易陷入“事务主义”窠臼,或因短期成效不显而产生“躺平”心态。破解这一困局,关键在于筑牢信仰之基。乡镇青年干部要深学细悟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转化为指导实践的行动纲领。通过参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在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式体悟党的初心使命,借助“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平台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让高度政治自觉融入血脉。同时,需警惕“学用两张皮”现象,主动将理论学习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相结合,在化解土地纠纷等具体工作中检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真正把对党忠诚书写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
二问:何以立业?——以实干筑基,锻造攻坚铁肩。“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基层是锤炼能力的“练兵场”,更是检验担当的“试金石”。乡镇工作涉及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治理等系统性工程,要求青年干部既要有“一叶知秋”的敏锐洞察,又要有“十指弹琴”的统筹能力。乡镇青年干部要常怀“赶考”之心、常思“破题”之策,以实干担当走好为民服务“赶考路”。要自觉摒弃“坐等政策”的被动思维,主动走入田间地头,在调研中掌握真实村情。要动态梳理问题清单,将“大而化之”的宏观政策转化为“小而具体”的落实举措。在数字乡村建设浪潮中,青年干部要善用“互联网+”思维,探索“智慧党建”“云端农技培训”等新模式,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借助大数据分析村民诉求,推动“一站式”政务服务向村级延伸,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三问:何以立心?——以情怀扎根,厚植为民初心。“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乡镇工作的温度,体现在能否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青年干部要在“大有可为”中实现“大有作为”,将青春汗水挥洒在田野乡间,警惕“镀金心态”,防止将基层经历异化为晋升“跳板”,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化为情感认同。要学会用“方言土语”与群众沟通,在唠家常中感知百姓冷暖,主动参与“振兴夜话”等活动,倾听留守老人就医难题、留守儿童教育困境,将心比心制定帮扶措施。要摒弃“替民做主”的官僚作风,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在这场时代大考中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青春的满分答卷。
(潜山市五庙乡人民政府 汪恒)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