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丰县岗集镇坚持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分类管理、教育培训、作用发挥上持续发力,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量,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深”字为“基”抓思想,变“浅尝辄止”为“深入学”,学习上体现“实效”追求。坚持将党性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分层次、分领域、全覆盖抓好农村党员思想政治学习。组织“集中学”。结合党员需求,分类分层次开展集中学习讨论、实践教育,组织党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28次,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等宣讲120余次,党员轮训超过40小时,其中对党员干部的技能培训3000余人次,让党员在“润物细无声”中筑牢党性根基。线上“拓展学”。依托“学习强国”“党课开讲啦”、有声书等载体,拓展学习渠道,延伸学习触角,激发党员学习热情。全镇19个村(社区)党组织共推送“有声书”《榜样》、省市县先锋网等线上学习资料5600余条,收到党员意见建议110余条。实践“跟踪”学。为了进一步深化实践学习效果,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与志愿服务等实践教育10余次,通过拍照打卡、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实时掌握党员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收获,同时建立专门的线上讨论小组,搭建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新感悟的可分享的平台,拓展党员对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理解深度。
“活”字为“引”抓管理,变“笼统对待”为“精准管”,管理上彰显“实效”策略。“设岗式”管理,让无职党员有作为。针对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缺载体、展示形象缺舞台的难点,以推动乡村振兴为目标任务,根据农村建设发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在10多个领域科学设置政策宣讲、民主监督、矛盾纠纷调解、维护社会治安、防火防汛、乡风文明建设、村情民意收集等党员岗位,变“无职”为“有职”,让“无为”成“有为”。“跟踪式”管理,让流动党员有归属。利用电话联系、党员互找等方式,对流动党员状况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摸排,做到流动对象清、流动时间清、流动地点清、联系方式清,形成“一人一表”“一人一联系”台账;经常性开展组织连线、谈心谈话、帮扶慰问,2024年以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为契机,开展“话丰收 促发展”“故乡情 党员行”回乡行动等各类主题当日活动11次,进一步拉近流动党员和党组织之间的距离。“关爱式”管理,让困难党员有依靠。积极落实党内关怀帮扶措施,充分发挥“岗好有你”“岗小集”等平台载体作用,定期组织党员“敲门问需”,对困难党员群体进行全面梳理,分类建立帮扶台账。通过“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的工作模式,秉持“患病有探望、困难有扶持、节日有慰问”的理念,上门为困难党员帮办代办、咨询等服务200余次。
“实”字为“核”抓行动,变“浮于表面”为“扎实做”,实践中展现“实效”担当。坚持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党员在基层积极彰显先锋模范作用。做基层治理的“守护人”。引导农村党员围绕重点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矛盾纠纷调解、精神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主动“亮身份、树形象、争先锋”,近年来,岗集镇共组织1000余名党员志愿者一线报到,在各个关键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维护乡村和谐稳定。做急难险重的“攻坚人”。坚持重点工作干在前、急难险重冲在前、服务群众想在前,组建“思政微课”“爱在青峰岭”等理论宣讲、矛盾纠纷调解、人居环境等39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真心、热心和耐心为群众排忧解难。今年以来,各类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500余场,服务群众50000多人次。做联系群众的“贴心人”。坚持“群众在哪儿,就把党员活动延伸到哪儿”,让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温度、有热度、有深度,创新“司机之家红色驿站”“小巷先锋行”“田间党课”“线上心愿单”“党员公益集市”活动,引导镇内300名党员亮身份、显担当,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愁心事、操心事等780余件。
(杨玲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