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更好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合肥经开区党建工作部联合党政办公室发布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旨在挖掘、总结、推广各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为全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一、案例背景。
经开区芙蓉中心环翠社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部,辖区面积0.8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5万人,有房龄15年以上的3个商住小区。邻里矛盾多、居民参与少、治理难度大、自治活力小……小区治理的这些痛点和难点为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环翠社区坚持以芙蓉中心“党建引领示范区、社会治理标杆区”的工作目标为主线,深耕小区街区“两区”治理,全力打造以改善型人群为主的“全龄友好”熟人示范区、“高品质生活”宜居样板区。
二、实施过程。
芙蓉中心环翠社区党委通过凝聚“党员环”、壮大“社群环”、拓展“志愿环”、优化“服务环”、健全“自治环”的“五环”工作法,形成五环联动机制,打造小区自治、邻里和睦、环境宜居、文化自信、生活富足的五大场景,构筑全龄友好幸福小区。
(一)凝聚“党员”环,强化治理添动力
建立社区“矩阵式”党组织架构,完善“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通过书记接待日、“幸福来敲门”、红色小管家等问题和诉求渠道,建立群众需求、为民服务、共建资源“三清单”机制,对辖区资源进行整合,确保“群众话有人听、群众事有人管、群众难有人解”。
(二)壮大“社群环”,整合联动汇合力
聚焦居民兴趣爱好,建立小区文化学院,擦亮“和乐”、“颐乐”小区文化品牌。以“文体交流体验为核心”,组建新疆舞、柔力球、合唱等24支文艺队伍,组织开展文体比赛20余场次。聚焦居民好手艺,由“爱心互助社”的12个围裙妈妈们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
(三)拓展“志愿环”,培育自治强能力
依托“环境安全、健康医疗、矛盾调解、文化文体”四个专委会,挖掘小区能人,组建“小区义工社”,激发小区居民自治活力。推行志愿者积分管理制度,带动小区志愿队伍向专业化、团队化、优能化方向发展。培育“文明小队来敲门”、“法护少年行”、“楼栋邻聚力”等9个小区志愿服务微项目,为居民提供环境巡查、义诊理发、普法宣传等多样化服务。
(四)优化“服务环”,融合服务显活力
以楼栋为单位,实施“蜂巢式微网格”服务模式。全覆盖推行“小区党支部书记—网格员—红管家—楼栋长”17个片区化服务微网格,设立“流动办公桌”实现微网格现场服务办公,“零距离”为民服务。托起小区“夕阳美好”,搭建楼栋健康互助、专委会医疗护理、社区医疗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健康管理,构建“文化康养、医疗康养、互助康养、智慧康养”养老服务体系。
(五)健全“自治环”,协商议事提效力
芙蓉中心环翠社区充分发挥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及小区“四委”的力量,招募楼栋长,建立“人才智库”,培育社会组织,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居民自治体系。启动“星”事“家”里说、“玫瑰家事”、“一杯茶议事”等三个小区协商议事平台,收集民意,有效化解小区治理难题。
三、实施成效。
通过“五环工作法”全面推进社区治理工作,让居民从“旁观者”到“参与者”,让小区从“一条线”到“一股绳”,小区在环境维护、居民文明程度、邻里间融洽氛围等方面得以显著提升,初步形成党建力量统筹、社会力量参与、居民共治共享的工作新格局。
管辖小区先后获得安徽省“金点子”优秀建议奖、“合肥市和美小区”、“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精准投放示范小区”等荣誉称号。通过组织各类社区活动,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2024年以来,共搜集问题848个,开展月度联席会、楼栋议事会、一杯茶议事会252场。通过加强小区环境治理,改善公共设施,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除此之外,共开展各类文化、民俗、志愿服务等活动80余场。居民积极参与小区治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提高居民对小区事务的参与度和知晓度。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