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更好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合肥经开区党建工作部联合党政办公室发布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旨在挖掘、总结、推广各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为全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成为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治理的重要新生力量。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面临组织覆盖难、党员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
莲花中心朝霞社区辖区内及周边地区覆盖医院、学校、商圈及多个居民小区,人流密集、店铺林立,多家快递企业在此设立快递末端站点,聚集了100余位快递小哥。为进一步凝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力量,朝霞社区党委紧盯组织有效覆盖、政治方向引领、关心关爱帮扶、实质作用发挥等方面,不断扩大党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号召力,激发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热情。
二、主要做法
(一)织密组织体系,在提升有效覆盖上体现高质量
一是摸清底数。采取上门入户、平台查询、逐一核实的方式,对辖区快递物流配送、网约货运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全面走访摸底、实名登记,切实做到底册清、情况明。二是建立组织覆盖。成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莲花社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朝霞居民区党支部,并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配送党徽、党旗、党章、“三会一课”规章制度、党支部标识牌。成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会、妇联,强化群团组织覆盖。三是抓好规范管理。严格按照《党支部工作条例》,充分用好信息网络手段,结合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作特性,灵活有效抓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等基本制度落实,做好新业态新就业流入、流出党员管理。
(二)强化关心关爱,在不断优化服务上体现高质量
一是强化政治思想引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党群服务中心阵地资源,利用“10分钟微课堂”“班前一刻钟”“送学上门”等形式灵活进行教育管理。评选表彰8位“最美”新业态新就业劳动者,选树李玉、王龙、陶勇等3位先进典型,邀请他们分享工作经验,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树立正确“三观”。二是打造驿站集成服务。利用朝霞党群服务中心打造“1+N”暖“新”驿站矩阵,配置微波炉,饮水机、充电设备、书籍等,为新就业群体无偿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休憩”一站式、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三是瞄准需求精准服务。打造“半月新锋”品牌,开展“情暖新心”行动,实现春送政策、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结合每月“公益集市”,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家庭救助、健康管理和民生事项代办服务。联合工会、团委等组织开展新就业群体专业技能培训和演练。结合传统节日邀请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加辖区文艺娱乐活动,打出关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组合拳”。
(三)发挥实质作用,在助力基层治理上体现高质量。
一是推行“兼职互融”。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优势,引导他们兼职交通文明遵守员、文明实践宣传员、餐饮行风监督员及城市风险隐患预警员等基层治理身份,常态化组织开展“文明随手拍”“隐患码上报”活动,有效延伸社区信息收集触角。二是汇聚“先锋力量”。组织“新”锋志愿服务队,参与平安建设、爱心送考、防汛铲雪、关爱弱势群体等志愿活动,免费为孤、老、病、残等特殊群体提供跑腿服务。志愿服务队规模已由成立初期的10位队员扩展到目前的60余人,力量不断壮大。三是聚力“互惠共赢”。实施红色积分兑换制,发放“新锋存折”,通过“注册志愿者—发现问题—反馈社区—获得积分—积分兑换”流程,鼓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工作获得积分,到社区“爱心银行”兑换服务和礼品,充分调动新就业群体增强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项目成效
一是拓展了党的组织覆盖。通过成立经开区首家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支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得到深入推进,使党建在新兴领域做到了“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
二是提升了引领服务质效。通过整合区域资源,打造“1+N”暖“新”驿站矩阵,完善了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归属感。
三是汇聚了基层治理动能。通过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城市基层治理,从“外乡人”转变为“自家人”,切实变“治理对象”为“治理力量”,推动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发展互促互融、共生共荣。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