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同行,“乡”约振兴:在安徽乡村践行振兴使命

暑假来临,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一路同行,‘乡’约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4年7月11日奔赴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开启了为期一周丰富多元且意义非凡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

传承红色基因,感悟革命精神

实践团率先踏上追寻红色记忆的征程。成员们依次参观了六霍起义纪念馆、六霍起义纪念塔、红军广场、独山红军街、独山革命旧址群以及独山苏维埃城。在六霍起义纪念馆里,凭借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尽的图文资料以及生动的多媒体展示,成员们深度探究了六霍起义的背景、经过及重要意义。在高耸且肃穆的六霍起义纪念塔前,实践团成员敬献花篮,深情缅怀革命先烈的卓越功绩。红军广场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浮雕生动再现了当年红军战士英勇奋战的场景,让人仿若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独山红军街留存了众多革命时期的建筑和遗迹,这些古老的建筑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独山革命旧址群散布在镇内的各个角落,展现了当年革命队伍的组织架构与工作环境。

独山苏维埃城作为集中呈现苏维埃政权建设与发展的场所,通过参观,成员们深切领略到了苏维埃政权在革命斗争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历经这一天的参观学习,实践团成员深度理解了独山“一镇十六将,独秀大别山”的光辉事迹,深刻感悟到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这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追溯,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注入了强劲的精神动力。

调研地方产业,活化“龙井”特色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实践团满怀热忱抵达龙井村后,来到集体经济厂棚区域。在村干部的引领下,实践团成员细致询问了厂棚的建设历程、投入成本、管理模式以及当下的生产效益。近些年来,在皖西日报社驻村工作队和龙井村村“两委”的通力合作下,龙井村的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村集体经济发展成功实现了从零到有、从有到强的转变。通过实地考察,大家深切感受到了龙井村在探索集体经济新路径时的坚定信念和显著成果。在此过程中,实践团成员留意到集体经济厂棚内的杂草问题。即便厂棚内温度骤升,酷热难耐,但团队成员们未有丝毫懈怠与退缩。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却无法磨灭他们内心的热情与执着。他们深知,每一份付出都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沉挚爱,也是对乡村振兴事业的坚定拥护。经过一上午的辛勤劳作,集体经济厂棚及其周边的杂草被清理干净,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此次调研不但让实践团成员对龙井村的集体经济和特色农业产业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让他们深切体会到了乡村振兴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观摩地方产业文化,触摸乡村振兴脉搏

六安瓜片茶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更深入探究这一传统名茶的往昔与今朝,实践团专程前往当地的六安瓜片茶文化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博物馆内珍藏了大量有关六安瓜片的历史文献、文物和实物资料,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现了六安瓜片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流程、茶具茶道的种类变迁及演变过程。此外,团队成员还在双峰村学习了茶叶种植方法以及茶叶分类,真切感受乡村茶产业的发展。在村支书及茶农的精彩讲解下,团队成员不仅学习了茶叶的种植流程,更对六安瓜片的独特魅力有了深刻的领悟和感受。团队成员通过亲身实践,深切体会乡村茶产业的魅力与潜力,为推动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调研非遗文化如何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实践团前往景色宜人的游芳冲村,旨在了解并感受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工艺的独特魅力。在非遗传承人和村支书的热情介绍与耐心指导下,实践团成员知悉了竹编工艺的历史、种类和特点,并亲自动手,体验了竹编制作的部分环节。从选材、切割、编织到成品,每一个步骤都充满挑战和乐趣。在体验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还与当地的竹编艺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艺人们不仅分享了他们的创作心得和技艺传承的故事,还就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发展竹编工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团队成员也与非遗传承人共同探讨传承和发展竹编工艺的有效途径,为非遗文化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出谋划策。

当天下午,团队成员跟随村支书一同参观了游芳冲村集体经济茶厂。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游芳冲村茶厂在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他们不仅注重茶叶的生产和销售,还积极推广茶文化,组织茶艺表演和品茶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了解茶文化。同时,茶厂还与当地的竹编工艺品厂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礼盒和竹编茶具套装,获得了市场的广泛好评。

游芳冲村之行给实践团成员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和学习机会。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持续关注和支持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探究特色农业,助力新型农业发展

怀华寺村的蓝莓园吸引了实践团的目光。他们开启了前往怀华寺村蓝莓园的调研之行。此次活动旨在深度洞悉当地蓝莓种植业的现状,特别是种植户在引进并发展蓝莓产业过程中所遭遇的挑战与创新举措。

实践团还重点调研了蓝莓园内智能化机械化设备的应用情况。这些先进的设备,包括自动滴灌系统和智能蜂鸣器等,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蓝莓的灌溉效率和病虫害防治能力,还有效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化和高效化。种植户们纷纷表示,这些智能化设备的引入,为蓝莓产业带来了质的飞跃。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成员还与种植户就蓝莓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双方一致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蓝莓产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此次调研活动不仅加深了实践队成员对蓝莓种植业的认识,更为他们提供了一次珍贵的实践机遇。

探索经济发展,传递温暖爱心

在太安村,实践团深入了解该村的经济发展模式、扶贫项目的实施成效以及产业生产的现状,同时,也为当地的留守儿童送去温暖与关怀。

抵达太安村后,实践队成员首先与村干部及村民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详细询问并探讨了该村在经济发展、扶贫攻坚等方面的具体举措与成效。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践队成员还为当地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一堂生动的自护教育课,讲授了校园内外交通、消防安全等知识。课堂上,成员们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现场演示以及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此外,实践队还组织了一系列趣味十足的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在玩乐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活动尾声,实践队成员为每位参与的孩子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礼物,寄托了他们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美好祝福。此次太安村之行,不仅让实践队成员深入了解了乡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挑战,更让他们体会到了关爱留守儿童、传递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意义。

至此,实践团圆满完成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期一周的实践,既是对红色文化的追思,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践行。成员们在知识与汗水的浸润中收获成长与感悟,他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继续投身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青年的精彩华章!

通讯员:王乾、谢玲玲、崔行坤、符泽、刘彩霞、朱翊晴

(来源:咸宁新闻网)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