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全球第一的致盲眼病,迄今为止没有一种药物能够治疗白内障,手术是目前能够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手段。然而,许多患者由于对手术的恐惧,往往选择拒绝或拖延治疗,这无疑增加了他们视力受损的风险。殊不知,如今的白内障手术,早已进入了智能化的飞秒无刀时代。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合肥普瑞白内障专家一同走进白内障手术的演变史,了解白内障手术从古代到现代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吧!
一、白内障手术的前世今生
白内障手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重要的阶段和技术创新。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发展节点:
1、针拨术
这是最早的白内障手术方式之一,起源于公元前600年的印度。针拨术通过特制的针进入眼内,把混浊的晶体拨入玻璃体下腔,打通屈光间质通路。该方法能轻微地改善视力,但与今天的手术方式相比较,存在许多缺点,针拨法仅仅是在当时医疗设备以及技术落后的条件下开展的一类姑息手术。
2、囊内摘除术
随着医学的发展,18世纪中后期,法国和德国的医生开始尝试通过角膜切口摘除白内障,这种方法后来被称为囊内摘除术,具体是指离断晶体悬韧带之后将晶体完整摘除。囊内摘除术的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连同囊袋一同摘除后,由于缺少晶状体的屈光作用从而导致术后有一个高度的屈光不正。囊内摘除术标志着白内障手术从简单的针拨术向更复杂、更精细的手术方式的转变。
3、囊外摘除术
20世纪中期,随着手术显微镜的应用和人工晶状体材料的发展,囊外摘除术逐渐成为主流的白内障手术方式。这种方法是用显微手术技术及闭合注吸方法,撕开或截开前囊后,将白内障核及皮质摘出,保留完整的后囊膜,该囊膜可起到眼前节与眼后节间的屏障作用,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4、超声乳化术
1967年,美国医生Kelman发明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这开创了白内障手术的新纪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切口仅仅只有3mm左右。目前手术切口甚至能达到1.8、1.2mm,做到了真正的微创,大幅度降低了手术导致的屈光不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通过眼球上3mm的小切口,将白内障的核乳化吸出,再通过这个小口,植入一片折叠式人工晶体于囊袋内,很好地恢复了眼球的生理结构。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很快成为白内障手术的首选方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白内障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人工晶状体材料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视觉质量和舒适度。
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然而,面对一些复杂情况,特别是白内障病情严重的老年患者,他们的晶状体可能已经硬化到难以处理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超声乳化术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简称“飞白”)也应运而生。
“飞白”又被称为“无刀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最大区别就在于,进行制作切口、撕囊和预劈核等白内障手术关键步骤时,由电脑系统进行数字化控制,精密计算、精准定位、精细切削的飞秒激光替代,使手术在微创、无损伤的情况下,安全性和成功率更高,适用范围更广。患者术后的恢复也更快,视觉质量更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