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科创,有大梦想。
2020年6月,我和同学们第二次参加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与田行键、廖想两位同学拍摄的科学DV作品《海绵城市》喜获安徽省一等奖。
这部作品主要探讨了在全球淡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城市却经常因为暴雨产生内涝,如何解决城市内涝?如何合理化利用水资源?“海绵城市”的理念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突出问题。
通过参加科学影像节活动,使我收获很多。在与同学们和指导老师的交流、研讨及互动过程中,加深了我对“自动水循环路”的认识和了解,它真正的名字叫做“海绵城市”,就是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第一天 观察
今天周末,我来到田行键家玩,她和廖想正在看安徽省南部几所城市由于暴雨引发内涝的新闻。由于我的一个不小心打翻了茶几上的水,就在我们用海绵把水擦干净时,田行键若有所思的说:“我们的道路要是像海绵一样能吸水,那城市不就不会内涝了吗?”于是我们查阅有关资料,发现还真有一种既坚硬又能吸水的材料,而且吸到地下的水可以循环利用。我们准备带着收集的资料去请教道路工程师叔叔。
第二天 想法
今天在家长们和指导老师的带领导下,我们来到了城市设计院,经过叔叔的介绍和模拟分析,我们惊喜地发现,原来真的有这种“自动水循环”路,而且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呢!它可比我们设想的要复杂,不仅考虑到城市道路本身的水循环,还要结合整个城市地下的生态环境,它真正的名字叫做“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又叫做“水弹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我们把想做“海绵城市”实验的想法告诉了工程师叔叔,不仅得到了叔叔的鼓励,还告诉我们需要准备的实验材料。带着满满的收获,我们回去准备实验啦......
第三天 实验
我们兵分三路准备实验材料,准备过程也是相当复杂。给透明箱子打孔、切割透水砖、定制了能模拟地下管道的PVC管,每一步过程的衔接都要经过仔细思考。
通过前期的准备,我们的《海绵城市》实验开始啦......
为了便于更好地观察实验效果,我们准备了两个实验箱,一是透水砖路面实验箱:首先将PVC管间隔打孔,做成回形铺在箱子底部,白色砾石、活性炭、透水砖依次铺在上方,这样“自动水循环路”就完成了;二是普通路面实验箱:放置了普通材料的砖、石。分别通过模拟小雨、大雨和污水实验发现,普通路面吸水效果差,而“自动水循环路面”不仅吸水效果好,而且污水经过活性炭、砾石的过滤,变成了干净的水,这些水可以用来浇花、冲马桶、拖地等。
这次实验的成功,使我们了解“海绵城市”不仅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科学探究是个很奇妙的过程,如果想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并学到东西,我们唯有好好学习,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来实现梦想。(史乐林 合肥市和平小学)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