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拱镇地处怀宁县东北部,下辖12个行政村(社区),拥有3万余人口。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土地流转、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征地拆迁等矛盾逐渐凸显。金拱镇创造性地转化“六尺巷”文化精髓,构建起“党建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形成了独具金拱特色的基层治理工作方法。通过建立“群众说事、网格管事、多元解事、民主评事”四项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治理”,全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
党建引领,凝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金拱镇构建“四级联动”治理体系,实施三级书记抓治理。镇党委书记负总责,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抓,网格党小组组长落实,将“六尺巷工作法”纳入党建考核重要内容。镇党委投资60余万元建设的镇级“矛盾调解中心”,打造了集矛盾调解、法律援助、心理疏导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2024年以来,镇党委专题研究基层治理工作近20次,召开现场推进会5次,协调解决重点问题18个。镇级调解中心成立以来,累计受理矛盾纠纷 320 件,调解成功率达96.2%。
文化赋能,厚植礼让和谐治理根基
金拱镇积极推进基层治理文化浸润工程,建设文化广场、文化长廊12处。开展“六尺巷故事进万家”活动,营造了“遇事多商量、处事讲礼让”的浓厚社会氛围。同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谦和礼让”“邻里互助”等内容纳入积分管理,建立“道德银行”,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调解纠纷等获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组成的“五老调解队”,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2024年参与调解矛盾纠纷24件,化解陈年积案3件,成为群众心中“家门口的和事佬”。
多元共治,打造“枫桥经验”金拱样板
金拱镇结合“乡村夜话”制度,组织村民代表、乡贤能人等开展“月月议事”活动。2024年,全镇召开“乡村夜话”156场,收集意见建议98条,解决民生问题85个。划分53个网格,建立“网格巡查-问题上报-分级处置-跟踪反馈”闭环机制。2024年化解矛盾纠纷103件,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大调解格局,成立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5个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参与调解。
典型示范,生动案例彰显治理成效
里仁村成功化解山场纠纷。2024年,里仁村206户村民因20亩山场界线不清引发纠纷,部分村民甚至准备集体上访。镇村两级迅速启动“六尺巷工作法”,成立由党员干部、五老人员、法律明白人组成的调解专班,通过现场勘查、查阅历史资料、召开说事会等方式,历时1个月成功化解纠纷,签订和解协议,修复了村民间的情谊。该案例被评为“安庆市基层治理典型案例”。
高湖村韩山组实现乡村美丽蝶变。韩山组创新“村民议事会+乡贤理事会”模式,通过“百姓评理说事点”收集群众意见,发动村民自筹资金40万元,完成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沟渠改造等工程。同时,成立龙舟组织开展赛事,传承“同舟共济 勇往直前”的龙舟精神,实现从“矛盾多发地”到“和谐示范村”的蝶变。
金拱镇三大要素铸就治理密码:文化引领是灵魂,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传统美德与现代治理理念相结合,形成“以文化人、以文润治”的治理模式;群众参与是根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搭建协商平台,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科技赋能是支撑,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广“智慧调解”系统,实现矛盾纠纷线上受理、智能分派、跟踪督办,提升治理效能。
下一步,金拱镇将深化“六尺巷工作法”内涵,将工作法延伸至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领域,打造“矛盾调解+政策宣传+民生服务”综合体。加强数字化治理建设,建设“智慧金拱”平台,整合网格管理、政务服务、矛盾调解等功能,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创新,正朝着“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样板目标稳步迈进,为建设现代化美好怀宁贡献着金拱力量。
(王梦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