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埇桥区中医院副院长常先荣,从医三十载,她以精湛医术、高尚医德,成为患者心中的妙手仁医,同仁眼中的敬业楷模,用责任与担当诠释着医者的初心与使命。她先后荣获安徽省“五一巾帼标兵”“宿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童年埋下的中医种子
常先荣与中医的缘分,始于小学时的痛苦经历。那时,她频繁遭受腮腺炎(淋巴炎)的折磨,父母常带她看中医。每一次,老中医总是不紧不慢,先仔细地望闻问切,而后不慌不忙地开出药方。神奇的是,那些苦涩的中药汤,总能让她的症状渐渐减轻。
在她眼里,老中医那双手似乎带着奇妙的魔力,把脉时专注的神情,讲解病情时温和的语气,都深深印刻在她幼小的心灵中。从那时起,中医的神奇就像一颗种子,在她心底悄然种下,生根发芽,让她对中医充满了向往。
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芜湖中医学校。那时中医专业相对冷门,但常先荣心中有自己的坚持,她坚定地踏上了中医学习之路。
扎根医院的三十载坚守
毕业后,常先荣被分配到埇桥区中医院,这一待就是三十年。每天,她总是早早来到医院,开启忙碌的一天。查房时,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认真查看患者的各项检查报告,耐心询问病情变化,用温暖的笑容和鼓励的话语安抚患者的情绪。
曾有一位偏瘫近十年的患者,被家人带着四处求医,却始终效果不佳。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们来到了埇桥区中医院,找到了常先荣。常先荣仔细研究患者的病历,结合中医理论和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中医理疗方案。
在常先荣的悉心治疗下,奇迹逐渐发生。原本手臂无法抬起的患者,胳膊慢慢有了力气,能一点点抬起来了。这样的病例,在常先荣的从医生涯中数不胜数,每年她接诊的患者多达5000名。
除了临床工作,常先荣还肩负着医院的行政事务。从医院科室的规划布局,到医护人员的培训安排,再到各种文件的审批处理,每一项工作她都亲力亲为,力求做到最好。她常常忙得连轴转,结束了病房的工作,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办公室,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尽管如此,她从未有过丝毫抱怨,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每一项工作中。
杏林春暖 锦旗见证医患情
在埇桥区中医院中医内科的走廊上,有两面特殊的“锦旗墙”,上面密密麻麻挂满了患者及家属赠送的锦旗。“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华佗再世,医德双馨”“医技医德赛华佗,心热似火如家人”……这些锦旗上的话语,是患者对常先荣最真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赞誉,每一面锦旗背后,都饱含着一段感人至深的医患故事,见证着浓浓的医患情。
常先荣始终牢记“大医精诚,妙手仁心”的古训,对待每一位病人都如同亲人一般。她的诊室里,总是充满着温暖与关怀。面对病人,她总是带着和蔼可亲的笑容,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哪怕病人的问题琐碎又重复,她也从不厌烦,而是一一详细解答。有的患者因为病情反复,心情低落,常先荣会坐在他们身边,轻声安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乐观态度,为患者驱散心中的阴霾,给予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中医传承路上的播火者
常先荣深知,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传承和发扬。她不仅自己在中医领域深耕细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还积极致力于让中医惠及更多的人。
她经常组织和参加送医下乡等社会服务活动,不辞辛劳地奔赴偏远乡村,为那里的百姓送去医疗服务。在简陋的医疗条件下,她依然一丝不苟地为村民们诊断病情,开方抓药。
同时,她还多次开展中医保健知识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中医养生的奥秘,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认识中医。
在医院里,常先荣对于医师和学生的培养也倾注了大量心血。她从如何做人、如何做医生、如何做具有科研能力的学者着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导。她把自己的一些灵感、科研思路和宝贵资料无私地传授给他们,与之共享自己几十年来的临床经验。
常先荣,这位在中医领域默默耕耘的医者,用三十载的坚守与付出,践行着“医者仁心”的誓言。她也先后荣获安徽省卫健委系统先进个人、安徽省“五一巾帼标兵”、安徽省基层名中医、宿州市首届十大名中医、宿州市劳动模范、宿州市先进工作者、宿州市“最美女医疗工作者”等近二十项荣誉。
曹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