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的核心在党建,重点在小区。歙县徽城镇锚定建强用好居民小区党组织,从组织建设、阵地打造、服务优化多点发力,不断激活小区治理新活力,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建强堡垒,“软机制”提升“硬实力”
徽城镇坚持紧抓居民小区基本单元,把党的组织根系深入延伸到小区。一是建强组织,把支部建在小区。按照“全覆盖、实体化,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原则,成立住宅小区网格党支部,筑牢城市党建基础堡垒。共组建66个住宅小区网格党支部,探索建立服务站制度,规范群众接待日、联席会议等运行机制,形成“社区-小区-楼栋-户”四级联动体系。二是建优队伍,把力量落在小区。坚持人员向一线倾斜,选优配强网格党支部书记,整合专职网格员、在职党员、志愿者等队伍,充实基层治理力量。目前已配备66名书记、134名委员,组建了10支党员志愿服务队。选聘77名网格员,选拔1157名楼栋长(街巷长),推动其深度融入小区事务,发挥一线信息收集与沟通协调作用。三是建强联动,把资源聚在小区。推动八支专业力量下沉,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同解决小区难题。鼓励在职党员进社区,设立党员先锋岗,引导参与治理服务。推行领导干部重点联系制度,徽城镇党政领导分别联系一个社情民意复杂的网格,瞄准痛点制定“一网一策”。
筑牢阵地,“弱基础”打造“强平台”
徽城镇着力筑牢阵地,变 “弱基础” 为 “强平台”,从强化资金、盘活资源、规范活动入手,提升网格党群服务站效能。一是强化资金保障。为切实提升网格党群服务站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徽城镇高度重视资金保障工作,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申请专项经费支持。去年,成功争取到上级拨付的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项经费共计5万元整,分别用于5个社区的党群驿站打造及日常运转。二是盘活闲置资源。深入落实“八有八建”,全面梳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物业服务等场所37个,加快打造党建服务阵地。利用小区物业办公用房、闲置公产房等资源,整合“工会驿站”“徽聚驿站”等资源,进一步拓展使用功能,按照“八有八建”目标,打造小区(网格)党支部阵地、“居民议事厅”等综合性活动场所。因地制宜建立8个小区(网格)党群驿站,作为志愿服务、理论宣讲、协商议事的场所,把支部建设最终落实到解决问题上。三是规范活动开展。网格党群驿站作为服务居民的前端“哨口”,始终秉持为民宗旨,聚焦居民需求,通过标准化、常态化的活动组织,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每月开展党员教育活动,覆盖党员超180人次;结合传统节日为辖区新就业群体、高龄老人送温暖,累计服务群众达1000余人次;发挥党群驿站日常服务功能,共协调各类矛盾纠纷60余起,各类政策咨询解答惠及居民300余人。
服务提质,“粗管理”转为“细治理”
社区党组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小区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发挥阵地作用,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党群服务“零距离”。
推动服务窗口前移。徽城镇辖区内共建8个网格党群服务站,设立党员服务岗,建立“常驻+轮值”机制,积极融入小区治理。既提供居民议事、志愿服务、信息咨询等日常服务,又能够协调矛盾纠纷、物业管理等社会问题,实现“问题解决在小区、矛盾化解在小区、工作推动在小区”的社会治理新局面。促进服务多元化。构建“1+23”志愿服务体系,抽调66名网格员和社区工作者组建“志满歙州”社区志愿队,精心组织“三个5”志愿服务活动130场;与美团、饿了么等2家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签订共建协议,带动60余名小哥参与宣传单发放、随手拍等,开展环境卫生整治30余场次,解决民生实事38件;深化在职党员进小区“五微行动”,1688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发布“五微行动”服务清单271项,征集“微建议”23条,开展邻里矛盾调解、安全隐患排查、食品安全检查等“微协商”45次,办理群众“微实事”52件,满足“微心愿”67个。优化服务高质量。深化“党建+基层微网格”体系,注重提升网格员专业素养与服务效能。
组织专职网格员参加系统培训,涵盖政策解读、沟通技巧、问题处理等内容,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加深理解。同时,通过开展社区工作者专题业务培训,实行“以干代训”和“导师帮带制”,组织48名社区工作者擂台比武,全方位、多渠道综合锻炼干部能力,不断提升基层队伍水平。
(姜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