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为基层监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濉溪县百善镇纪委立足实际,针对乡村振兴领域监督力量薄弱、群众参与渠道不畅等问题,创新构建“机制约束+日常监督+群众共治”协同机制,推动监督下沉落地,为基层治理注入“廉动力”。
以机制创新为抓手,破解监督泛化难题
针对村级监督“抓什么”“怎么抓”不清晰的问题,建立“三盯三查”工作机制:一是“盯关键人”,建立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履职档案,通过参加组织生活会、约谈提醒等方式强化“头雁”监督;二是“盯关键事”,梳理惠农补贴发放、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事项,明确监督要点及核查方法;三是“盯关键环节”,对村级决策实施“会前议题报备—会中过程纪实—会后执行跟踪”全链条监督。同步开展“季度交叉查”,组织镇财政所等业务骨干,通过调阅资料、实地核验等方式开展专项检查,从而对村务实施全流程监督。
创新日常监督,激活末梢监督效能
针对基层监督力量分散、手段单一等问题,整合监督资源,构建“三个一”日常监督体系。一是织密“一张监督网”,由镇纪委委员包片指导村务监督委员会,通过列席会议、查阅台账等方式开展嵌入式监督;二是用好“一本监督账”,建立村级事务监督台账,对民生项目、资金使用等实行“一事一档”动态管理,通过“清单式”跟踪督办推动问题整改;三是推行“一线工作法”,镇纪委干部定期下沉村组,开展到村接访活动,现场受理群众诉求。创新“交叉监督”模式,组织相邻村监督力量互查账目、互访群众,打破“熟人社会”监督壁垒,提升监督实效。
深化群众共治,凝聚基层监督合力
坚持“开门搞监督”,探索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新路径。一是搭建“阳光议事平台”,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暖心谈话茶室”,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村级事务进行“现场质询+民主评议”,并将信访矛盾化解、暖心回访、廉政提醒、谈心谈话等功能有机融合其中;二是培育“清廉文化土壤”,将廉洁元素融入村规民约,通过“板凳课堂”“方言戏曲”等形式宣讲典型案例,以文化人筑牢思想防线。通过群众“点题”、纪委“督题”、部门“解题”的联动机制,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
实践表明,提升基层监督质效需把握三个关键:一是用好既有制度强化过程管控,二是整合现有力量做实日常监督,三是发动群众参与凝聚治理共识。下一步,百善镇纪委将持续深化日常监督机制创新,探索建立村级廉情预警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纪律保障。
陆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