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岗集镇:党员教育“精准滴灌” 浇灌乡村振兴硕果

近年来,长丰县岗集镇立足农村党员教育“覆盖面窄、实效性弱、转化率低”三大症结,通过“蜂窝式”网格覆盖、“人力池”资源整合、“沉浸式”实战赛道,实现党员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三维课堂”筑牢思想“压舱石”。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党员教育的“精神坐标系”,构建“理论筑基、实战强技、服务铸魂”三维教育闭环。纵向贯通,织密“理论传播链”。头雁领学强示范。推出“党课开讲啦”活动,镇党委班子带头讲党课16场,21名村党组织书记围绕基层治理难点开展“沉浸式教学”,累计参训党员超4000人次。云端赋能拓阵地。为打破时空的“枷锁”,让党员随时随地都能“不缺课”,充分拥抱“数字化浪潮”,依托“学习强国”、省市先锋、远教站点等平台,每月“精准投递”,按时推送学习清单,定期分享精品课程,让党的理论知识直抵党员“指尖”。截至目前,已累计推送学习资料140余篇。末梢渗透提效能。在16个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笃学驿站”,配发“红色能量包”(含党章、学习手册、口袋书),为257名老党员配备“有声书柜”,实现理论学习“零时差”。横向联动,构建“教育蜂巢网”。按地理区域划分156个“教育蜂窝”,每个网格推行“1+3+5”运行机制(1名党建指导员牵头,3名骨干党员包联,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民情收集、纠纷调解、产业帮扶”5项服务)。全年开展“党旗映红田间路”主题活动19场,覆盖党员群众1.2万人次,解决灌溉难、道路硬化等问题26项。

“三力工程”深挖人才“人力池”。以“体系化培育、精准化供给”为导向,推动党员教育与乡村振兴需求同频共振。扩容师资提“支撑力”。组建“百师智库”,吸纳党校专家、农技“土博士”、产业带头人等12人,按“党建+产业”“理论+技能”分类建立“理论武装、红色教育、乡村振兴、农技培训”4个课程模块。2024年首期“巾帼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孵化电商人才60多人。实践淬炼强“转化力”。打造“田间实践课”,在青岭村设立“党员实训基地”,开展智慧温控大棚操作等实训6场;成立“红色工匠联盟”,将田间、果园、大棚变为教学场域,培育“金牌农机手”等技能型党员13名。赛马争先激“内驱力”。实施“书记擂台比武”,设置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8大比拼赛道,现场打分亮绩。2024年青峰岭村党委领办合作社实现分红66万元,获评全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

“三融机制”跑出振兴“加速度”。聚焦学用转化“最后一公里”,建立“育用贯通”激励机制,推动党员从“学有所获”向“干有所成”跃迁。融智于产,锻造富民“先锋队”。深化“支部建在产业链”模式,由党员示范户牵头组建草莓种植、冷链加工等产业联盟5个,建成标准化种养基地**亩,带动户均年增收1.2万元。青峰岭村党员王胜研发“富硒草莓”种植技术,辐射形成百亩产业园,产品直供市内多家商超。融力于治,绘就善治“同心圆”。创新“党员组长说事日”,在45个自然村设立“红色议事角”,推行“小事即时办、大事联席商”机制,全年化解土地流转纠纷、邻里矛盾等93件。推行网格大走访,党员包联网格内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群体,提供代购、健康监测等服务3800次。融情于民,架设服务“连心桥”。开展“三进三送三提升”行动(进村庄送技术提升产业质效、进家门送政策提升发展信心、进心坎送温暖提升幸福指数)。党员志愿服务队为农户安装智能灌溉设备37套,为留守老人建设“幸福食堂”4处,其中金湖社区老年助餐项目获评省级“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长丰县岗集镇以“蜂窝式”教育网络聚合力、以“人力池”资源整合破瓶颈、以“全链条”育用机制促转化,实现党员教育从“覆盖广度”向“赋能深度”迭代。下一步岗集镇将持续健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长效机制,培育更多“懂农业、爱农村、富农民”的红色尖兵,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杨玲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