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中:非遗古琴奏响淮南书城,让高雅艺术到人民中去

时值春日,百花齐放,生意盎然。3月30日下午,在淮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下,淮南市音乐家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古琴家杨传中、徐宜春、朱菁一行,走进淮南书城,举办了“到人民中去——‘琴韵书香’淮南非遗古琴分享会”。

杨伟中在淮南书城里分享古琴的历史文化。周洁 摄

分享会以文化导聆,现场互动,艺术展演等形式,对中国非遗古琴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发展做了史学辨析,形制介绍,文化传统解读和经典古琴曲《梅花三弄》《洞庭秋思》《醉渔唱晚》的鉴赏表演。

淮南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安徽舜风古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力协办了此次高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分享活动。由淮南书城招募的读者、市民代表以及部分古琴爱好者,聆听文化分享并现场与古琴家们进行了交流互动。淮南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岳葆春亲临现场对分享会予以指导。

在淮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师专场音乐会上表演古琴曲《渔樵问答》(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岳葆春介绍,淮南文联策划这次“到人民中去——‘琴韵书香’淮南非遗古琴分享会”,主要是考虑到高雅的艺术更需要到人民中间去,要让“阳春白雪”走到基层中,而淮南书城是读书的地方,所以结合这个做的“琴韵书香”策划。

记者了解到,2003年11月,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虞山派主要琴谱有十几种之多,虞山古琴演奏家吴景略先生在琴艺琴风上又有进一步的突破和创新,其演奏清丽飘逸、灵巧多变,既有柔美如歌的抒情,又有跌宕奇妙的转折,格调新颖,令人神往,他的古琴艺术造诣深湛,在古琴领域里被称为“虞山吴派”、“琴坛一代宗师”。王友斌师承“虞山吴派”吴景略先生,成为虞山吴派第二代古琴教育家。2008年,淮南师范学院音乐学副教授杨传中开始追随王友斌先生学习古琴演奏,2017年正式拜在王友斌门下,成为古琴虞山吴派第三代传人。

杨传中在教学生弹奏古琴。张安浩 摄

杨传中告诉记者,古琴文化不同于其他音乐文化,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保持着师徒式传承,家族式传承的文化传统。他的授业恩师王友斌先生枝开虞山吴派淮上一脉,著书立论,桃李芬芳,被誉为安徽古琴文化的播火者。如今王友斌先生去世了,自己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效法先师,立足皖淮地区从事古琴文化推广与传播,做一个传统文化的守护人,一颗古琴文化传承的铺路石,责无旁贷。如今,已有几十名学生跟随他学习古琴艺术,学生有教师、医生、作家、画家等。他还启动了“古琴文化进校园”活动,给中小学生开办讲座。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