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新站高新区以紧扣产业发展需要作为第一目标,把产业优势和职教优势紧密融合,探索出一条“把课堂设在车间里,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政校企合作模式,为区内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产业人才保障。
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人才培养。新站高新区高教资源丰富,汇聚了安职院、合职院、合肥技师学院等30所院校、20余万师生,年毕业生超过5万人。针对重点用工企业,建立“年度摸排——月度预测——日常联络”的人才需求梳理机制。编制《新站区紧缺人才目录》《重点院校专业库》,做到企业人才需求与院校专业优势高度契合。定制化培养。新站企业与各类院校累计合作开设冠名班、订单班84个,培养输送学生5100余人;常态化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提供见习实习岗位1000余个。新站区管委会和合职院联合申报的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教联合体入选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覆盖56所大中高职院校、40家大型企业以及2家创新研究机构,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元一体”、职业院校和技术创新型企业“双牵头”的产教联盟。精准化引才。围绕产业发展人才需求,赴各专业匹配院校开展招聘活动。2024年度累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116场、服务企业525家次,收取简历19224份,达成就业意向6087人。
强化岗位契合,共育“能工巧匠”。围绕专业与行业对接,人才与岗位匹配,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培训,搭建企业与院校对接的平台。京东方、维信诺等企业已与安职院、合职院合作开展订单班校企合作模式。课程设置上企业参与学生从进校到毕业的培养过程,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并以企业名称冠名班级,设立奖学金,提升学生对企业的认可度。实习培训上采用工学交替的模式,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设置实践类课程,企业安排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实习培训期满考核合格后直接录用,压缩人才培育周期。围绕智能制造业、新能源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开设定向校企合作班,实施“双师制”授课模式,提升学生应用型水平。
优化激励引导,营造成长环境。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连续6年开展“新站工匠”评选。每年开展工作满5年以上优秀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已累计有70名技能人才获评。持续政策激励,兑现技师研修补贴38.05万元,惠及技师53人,高级技师39人。出台职工职业技能等级提升激励配套政策,第一批职工职业技能等级提升激励22人,区级奖励2.8万元。弘扬工匠精神,组织劳模工匠进校园、进企业宣讲近30场,参与人数超万人。通过评选推荐,选树安徽工匠3人,合肥工匠3人;省五一劳动奖章11人、市五一劳动奖章88人、市金牌职工59人、市最美职工3人。
(范家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