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阳春三月,万物生长,繁花盛开,游人如织。伴着和煦的春风,池州东至县文旅产业正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升金湖入选国家级生态旅游线路点位,华龙洞遗址入选安徽十大文物主题游径,“星空之城”天文基地入选安徽省百佳消费新场景,东至县创成“安徽省十佳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荣获“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特色品牌百强县区”等荣誉称号,2024年,东至县共接待国内游客1147.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1.2亿元……
从30万年前东亚智人的文明曙光到长江黄金水道的千年繁华,从“采菊东篱”的诗意栖居到“全国首批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绿色蝶变,池州东至县,这片曾被尧舜踏足的土地,正以山水为经、人文为纬,编织出一幅流光溢彩的文旅画卷。
研学“趣”东至,打造“行走的课堂”
“原来我们脚下曾是一个20多人的‘大家庭’!”在东至县尧渡镇梅源山南麓,华龙洞遗址的岩壁上镌刻着30万年前古人类的生活“密码”,吸引着络绎不绝的研学团队到此一探究竟。
焕新升级的华龙洞遗址陈列馆内,400余件石制工具、80多种动物化石与人工切割痕迹的骨片,无声诉说着华龙洞人如何用燧石刮器分割鹿肉、用骨片加工兽皮的生存智慧。
制作石器、模拟化石发掘、“狩猎捕鱼”游戏……来到充满趣味与创意的互动研学空间,这些项目不仅能锻炼学生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古人类的生活方式,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华龙洞遗址的研学之旅,既是考古成果的生动课堂,亦是文旅创新的实践样本。”东至县华龙洞遗址管理处主任金泽田介绍道,不久前,东至县华龙洞遗址研学产品在安徽省皖美研学平台首页惊艳亮相,不仅极大提升了东至县研学旅游知名度与影响力,也成为独具特色的“行走的课堂”,吸引更多省内外学校和研学团队关注,带来更多研学客源。
华龙洞遗址考古研学、“星空之城”天文气象研学、升金湖湿地科考研学、周氏家风文化研学、大历山地质研学、山区红色文化和红茶制作技艺等非遗民俗研学……
近年来,东至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研学游”为抓手全面推进全域旅游,聚焦科考研学、乡村休闲、红色体验三大业态,打造一批“研学‘趣’东至”特色文旅产品和特色鲜明的研学旅游基地,东至县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研学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我们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抓手,打响‘研学牌’,立足深厚文化底蕴,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研学旅游,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争取文旅产业实现新突破。”东至县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叶金华说。
红旅留印记,重温峥嵘岁月
春色宜人,走进东至县葛公镇红旗岭村,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占地面积1400余平方米的中共徽州工委纪念馆陈列展示了部分革命战士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和战斗武器,通过讲解员的细心解说,游客们了解了徽州工委早期建立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工委重要领导人领导开展的八次重大革命活动。
“自1931·中共徽州工委纪念馆建成以来,周边不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前来参学‘打卡’,目前已接待社会各界来此开展红色教育约3万余人次。”纪念馆负责人黄一文说。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近年来,东至县紧抓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机遇,积极弘扬红色文化,推动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利用、文旅融合、红绿交融发展。
日前,记者来到东至县木塔乡荣兴村看到,数10名工人正在木塔红军纪念馆周边搭脚手架,进行墙体更新美化工程,另一旁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工程,为工程建设打好坚实基础。
近年来,东至县木塔乡立足丰厚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和乡村文化阵地作用,同时大力实施“两茶一园”发展战略,推进木塔农文旅融合发展。
“我乡将坚持全域布局、逐年推进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206国道、018县道及文旅重点村,布点省、市级和美乡村,并以国家3A级景区‘黎痕红色旅游景区’为中心,不断完善红旅线路,达到‘串点、连线、成面’的效果,着力打造南部山区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红旅木塔。”东至县木塔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段家正说。
从听讲解、看实物到置身历史现场的沉浸式体验,东至县的红色旅游正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文旅焕新颜,发展全域旅游
岁月峥嵘,山河为证;文脉悠远,与古为新。
东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该县深入挖掘尧舜文化、陶公文化、长江文化、周氏家风文化等特色资源,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加速形成,一幅“山水秀丽、人文荟萃”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天朗气清,在东至县东流老街,游客们驻足拍照,尽享春日美景。
“东至的山水很美,文化底蕴也很深厚,通过短视频了解到东流老街,就趁着周末过来游玩,果然不虚此行。”来自合肥的游客王先生说。
穿过东流老街,驱车大约10分钟,来到东至县东篱湖菊花博览园。该园于2024年11月15日正式开园,当天东至县菊花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目前,东至县天域东篱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正以菊花产业为核心,积极打造安徽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我们着重以菊花种植、加工产业为基础,通过‘农、文、旅、工、渔、畜’六大多元化产业模式,开发金蟾基地、大健康、环湖自行车赛事、低空经济等多种业态,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共富,打造新一代产业农文旅之城。”东至县天域东篱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童鑫说。
文旅融合,“融”出发展新天地。当前东至县文旅产业已经破题起势,正抢抓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机遇,将文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力打造以东流为龙头,以长江、升金湖为门户,以尧东一体为核心,以尧渡河为主线,以花园全域为示范,以南部山区红色资源和特色资源散点布局、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不断推动东至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档升级。”东至县委主要负责同志的话语铿锵有力,文旅融合的发展长卷仍在继续舒展。
“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思路,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加快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建设,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创新营销方式,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让东至成为更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叶金华表示。
春赏茶山碧浪,夏揽荷风清凉,秋拾红叶凝霜,冬聆候鸟啼唱。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如今的尧乡,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文旅融合正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源泉。(施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