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更好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合肥经开区党建工作部联合党政办公室发布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旨在挖掘、总结、推广各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为全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一、案例背景
翠微南园小区是芙蓉中心齐云社区管辖范围内的一个安置小区,居民楼都是楼龄20年以上的老旧房屋。小区党支部和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位于翠微南园小区11、15、新6栋等多个公共区域内环境问题突出,有的地方堆满杂物成“卫生死角”,有的被居民圈地种菜、种花引发矛盾,还有的杂草丛生滋生蚊虫。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小区环境美观,也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与其年年花钱搞突击整治,不如号召让居民自己动手来改造家园,为此,翠微南园小区党支部牵头,连接安徽大学资源,动员小区居民共同打造小区“共享花园”,通过“共享花园”连接居民情感、增强群众归属感,以"共享花园"为突破口,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自治新路径。
二、工作过程
一是问题定位,精准识别需求。小区党支部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广泛收集居民意见,梳理出针对小区环境问题突出,主要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老旧小区规划不合理、居民参与动机不足等原因。
二是资源激活,连接多元主体。翠微南园小区党支部协调小区内外部资源共同发力,对内,召集小区翠庭花语志愿服务队,对外,积极对接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的师生们开展共建,通过组织一系列小区环保活动、亲子园艺活动等,推动居民互相熟悉、交流,积极参与小区的环境治理工作,并因此发掘出小区内有花艺专长的居民,培育出一批喜欢种植的志愿者。
三是共识协商,开放共创方案。翠微南园是20多年的安置小区,居民既有以前的祖居居民,也有后来买房住进来的,不同类型的居民对小区的生活环境要求不同,但绝不是对立的。小区党支部通过搭建议事协商平台,组织小区各类居民围绕小区环境现存问题、“共享花园”改造方案、行动计划等议题,共动员20余位居民,召开了3场居民议事会,共同拟定了“共享花园”实施方案,明确“共享花园”改造目标、时间、流程、分工等内容,有效确保后续改造行动的可行性。
四是协作落地,多主体共同推进。为了将共享花园设计得更加合理美观,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的学生也参与进了共享花园的方案设计。同时,在“共享花园”项目正式启动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的志愿者们联合小区翠庭花语志愿服务队共同组织小区群众积极参与花园建设,大人们挥锹铲土,小朋友们为移栽浇水,小区一时一派勃勃生机,党员干部与学校师生带头,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大家齐心协力种植鲜花绿植,共同打造美丽花园。
五是自治维护,培育长效自治能力。翠微南园小区“共享花园”采取自荐认领的方式,由小区党支部提供部分花草、花种,也可栽种居民自己喜欢的花草,在后期维护上则由小区党支部面向小区居民招募“种植达人”20余名,负责后期栽种、浇水、松土、拔草等日常维护,确保“共享花园”的长效共治。接下来,翠微南园小区党支部还将依托“共享花园”打造“花园议事会”,并持续发挥“共享”理念,打造全龄友好的小区“共享花园”,既为小区里的老年人提供颐养休憩、舒心自然的交流场所, 也为小区内儿童提供种植实践、环保活动的户外课堂。
三、成效
自2024年3月起,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实践,原本是无人搭理、杂草丛生的居民楼下一块块闲置的区域变身6处特色花园,一方面使小区居民实现了“开窗见绿”,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包括社会组织、高校师生、小区居民在内的各方对小区公共事务的参与度,探索出了小区环境自治“问题定位-资源激活-共识协商-协作落地-自治维护”的行动路径,以“共享花园”为切入口,推动邻里,交流点燃安置小区“邻里共享”模式,让昔日老小区变成了环境优美、邻里和睦、人人共建的“幸福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