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神经末梢 让乡村治理“别具一格” ——高刘街道推深做实党建引领乡村网格治理

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下辖13个农业村,常住人口少、留守老人多,传统的“村两委—村民小组”治理架构在人口外流、利益多元、诉求迭变的冲击下日渐乏力。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高刘街道党委全面开展党建引领乡村网格治理“红网连心”工程,着力构建以村党组织为责任主体、乡村网格为管理单元、网格员为骨干力量的治理网络,持续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一、特色做法

(一)精准细分“网格区”。根据地理位置、人口分布、户数规模等因素,按照“一党支部一网格”的模式,将西部农村片区划分为108个网格,确保每个网格的范围大小适中、科学合理、便于管理,实现网格治理的扁平化和精细化。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网格指导员,党小组长担任网格长,党员志愿者为网格员,形成以党员为“点”、党小组为“线”、党支部为“面”的乡村治理核心动力轴,畅通网格到户的“毛细血管”,推动网格管理和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底层。

(二)精挑细选“主力军”。紧盯网格建设,通过党员自荐、居民推荐,大力推动党员干部、退役军人、村医村教、致富能手和党员志愿者入网入格,发挥乡土社会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走村入户、集成信息,实现以“网”兜事、以“格”聚能。网格员与村“两委”干部、党务工作者“一带一”结成对子,跟班锻炼,天河村启动“素能拓展赋能计划”,围绕政策法规、农村工作方法、信息采集与处理、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开展业务培训,着力打造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网格队伍,让政策宣讲“长嘴”,基层治理“有腿”。

(三)精耕细作“责任田”。聚焦精细治理,健全网格运行机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任务和服务清单,提高服务提质增效。按照“发现问题—分类分派—依规处置—及时反馈”的闭环工作流程,实现专人对接,及时处置反馈,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建立问题矛盾纠纷“三级调处”机制,网格成员对网格内的矛盾纠纷,能处理的现场调处,调处有困难的向街道汇报,对涉及多部门的网格事项,由街道层面牵头督促各相关部门及时化解、妥善处置,确保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二、取得成效

(一)打造了一支硬核网格队伍。坚持选优配强工作标准,凝聚了一批能干、肯干、想干的人员纳入网格员队伍,进一步充实基层治理队伍。目前,高刘街道共选配乡村网格员615名,覆盖约14500户村民。经业务培训及实践锻炼,做到“三知三清三掌握”,即知村情、知户情、知民情,清楚重点人员、社会组织、公共设施,掌握基础信息、问题隐患、矛盾纠纷,推动各项工作精准高效。

(二)形成了一套长效运行机制。通过实行定格、定人、定责的管理机制,理清网格长、牵头部门及联动部门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建立了“党建引领一面旗、工作职责一张表、数据采集一个库、协调议事一个站、便民服务一个群、制度流程一张图”的“六个一”工作机制,有效提升网格精细化治理水平。沈塘村依托网格,6次召开“板凳会”、12次上门政策解释,妥善化解历时十年的“外来媳妇”土地矛盾。今年以来,各网格通过依托此类工作机制,积极落实解决居民诉求332件、代购代办服务109件、公益活动58次。

(三)办成了一批暖心民生实事。高刘街道做实做优乡村网格,将党的建设、文明实践、政法综治、民政惠民等事务纳入网格管理,一体推进社区党建网、综治维稳网、民生服务网等多网合一、互联互通,形成“一网多用、一网通用”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格局。高刘村发挥网格作用,一周时间化解安置分房领域突出问题,确保梧桐苑顺利分房。今年以来,网格团队成员共上门走访6500余户,帮助解决环境卫生、治安保卫、停车出行、邻里纠纷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68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