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来,淮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简称淮南支队)全体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履职尽责,持续发扬“不怕吃苦、任劳任怨、勇于担当、敢争第一”的支队精神,以“全省一流、全国先进”为目标,扎实开展交通运输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动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为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执法保障。
四年来,栉风沐雨、笃行不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淮南支队先后荣获交通运输部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全国先进”;全国公路新闻宣传“突出贡献单位”;“好新闻是干出来的,宣传就是为了预防”荣获首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融合传播唯一“特别成效案例”;安徽省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先进集体、安徽省文明单位、全省“八五”普法表现突出单位、全省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优秀实习单位;连续两年在全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检查中排名第一,连续三年荣获全省治超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第一名;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宫传宝被评为安徽省2022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及首届全国交通运输“政务事业类十佳优秀文化品牌带头人”;四人荣获安徽省政府系统依法行政业务技能竞赛全省“三等奖”,四人荣获“淮南市五一劳动奖章”;创新打造的“执法+服务”监管新模式被评为“2022年度安徽省行政执法十件大事”,“交通执法为民服务台”品牌入选淮南市2023年度十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机关党支部“声入人心,执法为民”党建品牌被评为“市直机关特色品牌党支部”;2023年4月10日、2024年10月18日,中国交通报分别以“深入人心打造交通综合执法淮南样本”“淮南交通执法打造“党建+执法+服务”安徽样本——联动畅道路 实事惠民生”为标题,整版、头条报道了淮南支队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全省水路交通执法工作推进会、全省治超工作现场会、全省交通运输案卷集中评查会议在淮南圆满举办,河北省石家庄、山东青岛、枣庄、江苏南通、宁夏石嘴山、湖北孝感、河南周口交通执法支队和省内10余家兄弟单位前来考察调研和学习交流。
四年来,践行宗旨、执法为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延伸便民服务站点。打造工会驿站、船员驿站、货车驿站和交通运输执法便民服务站等,涵盖基础设施、便民服务、学习阵地、沟通桥梁等4大类20多项服务,其中包括便民药箱、政策咨询、临时休息、充电等,累计服务船员、货车司机等超过4000人次。打造“交通执法为民服务台”品牌栏目。在淮南交通广播每周一至周五早7:35分播出交通执法动态,宣传行业政策法规,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主动接受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解答热点难点问题,累计播出842期,受众人群总数860余万人次。创新打造“8212328交通失物找寻处”和“8312328交通司乘纠纷调解处”服务品牌。采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方式,线上通过在抖音、微信视频号不定期更新发布乘客遗失在出租汽车上物品的相关信息,线下利用出租汽车监管平台和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调取历史视频资料帮助乘客找寻,目前累计帮助群众找寻失物3200余件。主动受理、化解司乘纠纷,通过出租汽车监管平台和车载视频还原事实真相,避免矛盾升级,保障司乘人员合法权益,累计调解司乘纠纷3800余起,收到群众致谢锦旗150余面。开发执法案件远程处理APP。开发、推广交通运输执法案件手机远程处理APP,通过非现场远程执法模式,有效破解异地违章“处理难”问题408件,实现执法“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畅通沟通交流渠道。建立出租车行业沟通交流群、出租车企业交流群,通过教育引导与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相结合,面对面与出租车驾驶员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建议,掌握行业动态,宣传法律法规和经营规范,主动发布交通执法工作动态。深入推进执法为民实践。通过业务预约办理、“便民联系卡”、主动上门服务、与市教育体育局、淮南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我们的舞台—淮南市中小学课本剧展演”送法进校园、普法宣传进企业、“黄马甲”活动等多种方式,让交通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四年累计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1281次,送法进社区、乡村392次,送法进校园102次。
四年来,多措并举、刀刃向内,抓实执法队伍建设。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坚持每天列队早点名和队列训练,锤炼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开展“数字交通执法”考评。每季度对各执法大队党建、业务、规范化管理等工作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颁发流动奖牌,营造比学赶超、干事创业工作氛围。加强业务培训。举办四届党建和业务综合培训暨军事训练班,对全员进行集中封闭培训,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开展“执法体验周”“基层执法站所开放日”“基层执法站所长接待日”等系列活动,让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从业人员、市民群众等参观基层交通执法办公场所、一线执法现场,零距离感受交通执法全过程。打造“老兵之家”。配设老兵谈心谈话室、老兵阅览室等场所,帮助老兵解决实际困难。每年举行“八一建军节”座谈会,关心关爱老兵工作和生活,积极宣传老兵的先进事迹,不断增强退役军人幸福感和荣誉感。 开设“跟着甜姐学党建”栏目。目前发布423期,引导干部职工学习党建知识内容,筑牢政治根基。打造“小姚带你看交通”品牌。每天主动公开工作内容,以交通执法人员第一视角分享典型事迹和好经验好做法,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交通执法的知晓度和认可度,目前已发布1464期。设置交通执法廉洁文化墙。深入打造“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单位有朝气、执法有底气”的廉洁文化,持续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将廉洁教育融入到每一位干部职工心中。
四年来,依法行政、法治先行,深入推行法治政府建设。举办“法治讲堂”76期和“道德讲堂”9期。邀请行业专家、学者、法官和资深律师等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学者为执法人员进行专题授课,培训执法人员1.3万余人次。创新开办“鹏哥说法”普法品牌。每周一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开展普法宣传,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已发布96期,受众上万人次。开设“娟娟学法”栏目。目前发布423期,引导干部职工学习党内法规、交通运输执法法律法规等内容,筑牢法治根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成立案件审理委员会,对重大、复杂行政执法案件进行集体讨论、集中审查。出台439项淮南交通执法事项指导目录。执法与普法并举。组织执法人员走入校园、企业、社区等,通过授课、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等方式,开展宪法、民法典、道路运输条例、“小手拉大手”等普法宣传。推行轻微免罚、承诺轻罚制度。四年共办理“轻微免罚”案件496余起,“承诺轻罚”案件174余起,减免相关罚款60余万元。积极推广说理式执法新模式。制定《说理式交通运输执法工作指引(试行)》,将“说理”贯穿于行政执法全过程,加大执法案件办理力度,每季度组织案件评查,不断提升案件办理水平。“政校”共建法治基地。分别与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共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法治研学基地”,定期选派优秀大学生实地学习交流,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良好循环,为法治社会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作出积极贡献。“府院”联动化解纠纷。与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共建“交通纠纷诉前调解中心”,通过参加交通纠纷典型案件庭审旁听、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有效化解行政诉讼纠纷51件。
四年来,统筹谋划、综合治理,维护运输市场安畅。主动对接公安交警、特警、环保、文化旅游等部门,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健全完善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紧紧围绕出租车、客运、货运、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水路运输等行业领域,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先后部署开展了“百日攻坚”“零点行动”“亮剑行动”“雷霆行动”“溯源行动”“清风行动”“砺剑行动”“执法为民、护航春运”“春雷行动”“夏季风暴”“秋季行动”“冬季攻坚”等专项整治行动,交通运输行业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逐年递减,全市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持续保持稳定向好,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年来,干字当头、宣传为媒,弘扬交通执法正能量。紧紧围绕交通执法中心工作,坚持“好新闻是干出来的,宣传就是为了预防”理念,积极发挥新闻宣传内聚人心、外树形象作用,持续展现交通执法新形象、新面貌、新作为。四年来,淮南支队在执法成效、队伍建设、党建综合等方面被各级新闻媒体报道2151篇,其中: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国交通报》等央媒报道32篇,安徽网、安徽日报等省级媒体报道851篇,省交通厅、省执法局门户网站、官微等报道821篇,淮南日报、淮南电视台等市级媒体报道356篇,“学习强国”平台报道127篇。
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启新程。淮南支队全体干部职工将继续进一步规范执法、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为全市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执法保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交通运输执法新业绩。
朱文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