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不动产登记制度在安徽落地、研发省“互联网+不动产”系统、开展数据质量提升支撑不动产登记对公查询……在安徽省不动产登记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有这样一个巾帼集体,她们心系群众,只为登记更加便利;她们务实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她们在平凡岗位敬业奉献,荣获省巾帼建功集体……
精益求精,拉高新标杆
“工作要有追求极致精神,做到精益求精”,这是省中心副主任魏雪梅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她有个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作为一名师范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她学计算机应用、学地理信息系统、学测绘工程等专业,一直是在干中学、学中干。如今,她已经是正高级工程师,获得省学术和科技带头人、自然资源部不动产确权登记领域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2021年,她从省基础测绘信息中心调入省中心,便一头扎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化提升、科技创新推进,指导全省各市登记中心,优化重构不动产登记系统一体化建设,升级省级不动产登记信息基础服务平台,打造“皖美登”线上不动产登记服务品牌,开发省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发现处理平台。她注重团队协作引领,推动单位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带领青年人才参加部省科研课题,承担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登记地籍调查、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等课题研究。她注重技术引领,小到登记系统通过技术手段设置特殊提醒,如易填错报错的面积单位“亩/平方米”、金额单位“元/万元”;大到系统平台建设、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如在我省首个自然资源(巢湖)确权登簿过程中,开展三维确权登记创新探索,构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三维综合展示平台,实现了三维场景下的登记单元界线调整、空间数据成果展示与分析应用等。
仅仅3年时间,她带领团队在不动产登记和自然资源确权项目实施中,不仅圆满完成工作任务,还先后开发“皖美登”服务系统、“一窗办事”“共享交互系统”“外业核查软件”等6个计算机软件,均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牵头制定并发印发施行《安徽省不动产登记业务场景规范(试行)》《安徽省不动产登记数据上报指南》2个规范;近3年,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部省级优秀工程质量铜奖、项目质量优秀奖一等奖,信息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从无到有,开创新局面
王侠,一个霸气十足的名字,其实她是一位温柔耐心的女同志,是省中心登记科首任科长。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安徽落地,她是推动者、亲历者、见证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是登记科其他同志的“师父”。
不动产统一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考验着登记人的智慧。“安置房手续不健全,群众是无过错的,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既依法依规又面对历史和现实,为群众办好证”,这是她赴某地调研时,面对安置群众无法办证时对当地不动产登记机构铿锵有力的回复。她总是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信守政府承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则,协助指导市县登记机构将登记发证与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分开,引导各地结合具体区域、具体案例,提请属地政府专项研究解决。组织专题交流会,收集各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汇编《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思路及案例》。随后在充分调研、征求意见基础上,分门别类总结了在“地”与“房”分散登记时期因规则、要求不一致等形成的11大类常见历史遗留问题,草拟《关于妥善处理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提请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依法依规推动问题解决,化解社会矛盾。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是一项全新的改革任务,滁河“跨省协同登记”更是全国首例。2024年初,她带领团队会同江苏省自然资源登记机构,按照“统一标准分别调查,统一流程同步审核,统一文本共同公告,统一时点联合登簿,统一对外成果展示”工作要求,开启长三角滁河跨省河流自然资源协同登记工作。建立互联互动工作机制,按照工作准备、成果更新、联合检查、登记审核、统一公告、联合登簿和成果发布7个环节,明确登记单元编码和登记单元划定规则,统一图件编绘、地籍数据库、公告等技术标准,解决了跨区域自然资源协同登记的难点问题,顺利完成滁河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登簿,这是全国首个“跨省”河流确权登记,也是全国首个“跨省”协同登记。
改革创新,提升新动能
年轻、活泼、能干……是省中心登记科副科长杨博同志身上最鲜明的标签。
她带领团队通过对浙江、河北、湖北等地开展调研,梳理总结全国各地经验做法,结合省内各地登记机构信息化现状,建设省级“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统一服务平台,“皖美登”APP成功上线安徽政务服务“皖事通”平台。省级“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建设项目获得2022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铜奖以及三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平台建成,这位单身的年轻科长并没有因此止步,而是不断改革创新,持续提质增效。开发省级“总对总”核税接口,打通与税务部门信息共享渠道;与中国银联合作开发税费一次支付接口,不通过中间账户、无需第三方垫资;搭建完成省级信息管理与共享交互平台,开发代理司法部、公安部等7个部门共享信息接口,解决市县层面难以获取省级及以上共享信息的难题……2024年,“皖美登”入选“安徽省优秀数字政府场景”名单,全年提供政务服务146万余次,省政务窗口一体化智能自助查询9.3万余次,稳居省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终端热门事项榜首。
实干奋斗,夯实新基石
25540人!这是2024年省中心不动产登记信息对公查询的任务数。由于不动产登记信息的敏感性,对公查询岗位需要政治可靠、业务过硬的党员,邵珂璇正是这样的同志!接收、查询、反馈这样枯燥且不能出现任何差错的任务,她一干就是3年。查询任务较多的省委组织部、省纪委监委已数次发来感谢信、表扬信。
支撑不动产信息查询的基石,是省级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截至目前已存储地、房、权、人属性表2.19余亿张、矢量宗地图斑1400余万个、累计接入登簿量总计4127.28万次,如此海量数据的大平台,安全运维等工作就是落在这支巾帼集体肩上。
“不仅存量数据多,就是日常增量数据也同样是海量”,负责数据质检的班婧表示,“2024年,仅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一项,累计汇交102.71万宗、增量上报13.24万宗,全部质检入库”。2024年6月起,我省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实现日常增量更新、实时共享应用,全面支撑我省用地报批业务。
说起产权底板,当然不能遗落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这个重要板块。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以来,除了省级直接开展地籍调查59个项目(已完成登簿9个)外,各市、县也陆续启动一些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项目,据统计,各市县已开展自然资源地籍调查1029个(已完成登簿1个)。“不能重蹈不动产分散登记的覆辙,我们要建立全省自然资源地籍调查数据库,把所有已经开展的地籍调查数据质检、入库,并且梳理、汇总存在问题,从源头把控数据质量,也为后续高质量地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打下基础”,负责自然资源地籍数据质检工作的朱珠表示。
她们这支巾帼集体,有70后领军人才、80后业务骨干、90后技术新星;有中共党员、民主党派人士、普通群众;有的已经是3位孩子的母亲,有的还是单身……她们的荣誉将化成前进的动力,她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吴品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