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雨林 万物竞发——解码合肥高新区新质生产力成长方程式

阳春三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发展讯号如春风拂过神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音激荡创新潮涌。

在合肥高新区,194平方公里的创新热土上,一场关乎未来的生产力变革正悄然生长。左手夯实高能级创新平台等科技力量,右手布局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同步推进“人才强区”“基金丛林”建设,让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奏响四链融合交响曲,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蓝图上落下新的时代注脚。

量子计算再攀高峰 成果转化枝繁叶茂

春寒料峭中,“祖冲之三号”如惊雷划破科技长空。中国科大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院士团队与国盾量子等参与单位携手,成功构建了目前最高水准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在国际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封面上镌刻下中国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新坐标。国盾量子,这家扎根合肥高新区的量子科技“头雁”,是唯一参与企业,为该成果提供了室温电子学软硬件系统的研发与工程化落地、量子计算机整机的搭建和运维等支持。

祖冲之号、二号到三号,国盾量子始终与研发团队保持紧密合作。十年磨剑之路,从搭建覆盖核心组件、整机系统,到云服务国产化产业链,国盾量子为世界提供超导量子计算整体解决的“中国方案”。“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支持研究团队在量子纠错、量子模拟、量子化学等方面的探索,助力我国抢占量子科技发展制高点。”国盾量子有关负责人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合肥高新区拥有国家量子实验室、国家深空探测实验室等重大基础科学创新平台,集聚中国科大先研院、合肥创新院等二十多个新型研发机构,以及中国科大高新园区等高校院所,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策源地。2024年,全国首个量超融合计算中心建成运行、“天都一号、二号”成功发射……每一项科研成果的诞生,都在为合肥高新区“科技创新策源地”这块金字招牌增势赋能。

实验室的成果不能锁在抽屉里,合肥高新区深谙此道,于是,一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校院所“淘金”计划悄然启动。深度对接科大、武汉大学等高校院所,让实验室的“科技种子”在这里破土而出,300余家成果转化企业设立,其中100余家已成长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或高成长企业。数据显示,这里每平方公里就孕育着18家高新技术企业,实验室的奇思妙想正与产业需求碰撞出璀璨火花。

未来产业三箭齐发 产业集群树木成林

当政府工作报告的春风吹向未来产业,合肥高新区三大未来产业先导区早已蓄势待发。2024年,安徽公布首批十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筹建名单,合肥共入选5个,其中,合肥量子科技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合肥通用人工智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合肥商业航天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均位于合肥高新区。

蜀西湖畔,空天信息企业正在编织覆盖苍穹的产业网络。1月2日,中科星图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北交所,成为北交所商业航天第一股;中科卫星遥感星座悄然组网……140余家空天信息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占地112.5亩的科创产业园一期西区项目加速建成,为合肥高新区打造“卫星制造—卫星发射运营—数据应用”空天信息全产业链奠定基础。

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在中国声谷的创新磁场中,1500余家企业正合力谱写智能时代的协奏曲。3月3日,科大讯飞宣布完成星火深度推理大模型X1的全面升级,在数学能力上全面对标DeepSeek R1(参数量671B)和OpenAI o1。随着中国声谷、通用人工智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的持续建设,合肥高新区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步伐愈加铿锵有力。

量子科技赛道上,万亿央企中国电信集团正式入主国盾量子,强强联合让“量子+”的想象空间无限延展。目前,合肥高新区已集聚近30家量子核心企业和近70家相关企业的产业矩阵,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精密测量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华丽转身。未来,合肥量子科技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科学”“量子产业”双高地。

要素聚合效应叠加 创新生态活力迸发

科技创新之花结出新质生产力之果,还需要金融、人才、场景应用等要素支撑。

在“科大硅谷”风投创投街区,总规模10亿元的安徽交汇中安基金在合肥高新区中安创谷科技园正式成立,合肥高新区“基金丛林”再添参天大树,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了更有力的金融支持。目前,区内聚集投资基金230支,基金规模达2700亿元,建立了天使投资、创新贷、助保贷、股权投资、青创资金等全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创新幼苗持续输送“生长养分”。

人才磁极效应同样显著。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开创“人才日”品牌,构筑智力金字塔。截至2024年底,全区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占比超50%,全区高层次人才总量达7400人,占合肥市第一。D类及以上高层次人才中,外籍人才、华人华侨、留学归国人员等国际化人才占比达10%。博士后工作站共84家,占全市36%,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强大驱动。

场景创新的“试验田”里,东超科技的非接触式智能柜正在改写社区生活剧本。2月中旬,东超科技非接触式垃圾分类智能柜在合肥高新区悦湖山院小区落地投用,“合肥高新区支持我们打造示范性应用场景,让企业的技术成果就地应用。”东超科技董事长韩东成感到十分欣慰。“区内研发-区内应用”的闭环生态,是合肥高新区为每个创新剧本搭建落地舞台的生动体现,助力一批新技术、好产品快速走向应用场。

春潮涌动,合肥高新区正以“创新雨林”的包容生态,孕育着新质生产力。在这里,每个实验室的微光都在汇聚成产业革命的星火,每粒创新的种子都可能长成参天大树。这场静水深流的创新长征,正在书写属于合肥高新区的时代答卷。

(项磊 查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