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侨乡优势 同筑振兴之路

近日,记者来到侨乡歙县郑村镇槐塘村,见到王永千时,其正在村头与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返乡的村民们一起聊天。

1962年,王永千出生在槐塘村,上世纪70年代末,村里兴起了出国务工潮。1980年,18岁的王永千去了荷兰。半年后,又到了西班牙。在西班牙,王永千像众多同乡一样,从在餐馆打工开始做起,再到自己开餐馆。“徽商精神刻进了骨子里,不混出个模样不返乡。”王永千说。

虽然在海外打拼,但家乡的发展时刻萦绕在王永千的心头。拓宽村中道路、新建槐塘小学等,王永千均主动捐款。去年6月,歙县发生洪涝灾害后,王永千又第一时间向西班牙安徽黄山同乡会捐了款。

如今,在王永千的心里,还有一个支持家乡发展的“大梦想”。“我想在村里建一个艺术馆。”王永千与艺术的结缘,源于一位西班牙朋友。3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永千从西班牙朋友那里得到了几件来自中国的古董。从那以后,但凡有流落海外的古董、古玩或艺术品,王永千便会尽力买回来。

今年回来后,王永千一有时间便会在村里走走,寻找适宜建馆之地。“希望为槐塘村保留一份侨乡记忆,当‘侨二代’‘侨三代’等返乡时,能了解长辈们出国创业的艰辛。”除此之外,王永千还希望借艺术馆促进家乡的发展。“参观者前来了解槐塘村的侨乡文化,就要吃饭或住下来,这样就可能带动村里餐饮、民宿等产业的发展。”

像王永千心系家乡、回报桑梓一样,近年来,海外的槐塘人纷纷回乡,努力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意大利侨眷刘秋星回乡投资建设了鳜鱼养殖基地,西班牙侨眷项丽莉回乡投资建设了“稻田咖啡”等项目……

郑村镇党委书记凌致亮告诉记者,目前,槐塘村共有住户419户1363人,其中290余户800余人旅居海外。近年来,先后已有40余位侨眷回乡兴办旅游、餐饮等企业30余家。

为了支持海外游子们返乡创业,槐塘村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实施和美乡村建设,修缮“五小园”等。除此之外,村里还开办了进口超市,设置了可以兑换外币的银行网点。“侨资源是槐塘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留在家乡的人也要努力,乡村振兴需要我们双向奔赴。”凌致亮说。

(安徽日报记者 袁中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