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映小年,共祈家国安

石榴映照着小年,那明艳的色泽宛如人们心底炽热的祈愿,承载着对家国安泰的深深期许。在地处皖北的这座淮北小城里,中国石榴博物馆静静伫立,宛如一位缄默的时光见证者,目睹着岁月长河的悠悠流转。当小年来临,淮北城便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之中,大街小巷满溢着喜悦与期待,年味氤氲。

小年,这一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人对火的敬畏,最初它是一个庄重而肃穆的祭祀日 。回溯历史,东汉的《四民月令》最早记载了小年,“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寥寥数语,勾勒出古老的节庆风貌。先秦时期,祭灶是“五祀”之一 ,到了秦汉,祭灶之俗在民间广泛传播。魏晋以后,灶神被赋予了姓名,而宋代的祭灶仪式更是极为隆重,足见这一传统在历史长河中的演进与传承。

然而,随着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新中国成立后,老式土灶逐渐消失在岁月的尘埃里,与之相伴的祭灶仪式也走向衰落,人们对灶君的信仰渐渐淡化 。但小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坚韧地传承不息,如同一条无形的丝线,串联起中华民族的记忆与情感。

小年这天,丰富多样的习俗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 。人们祭灶,虔诚地摆上祭品,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将美言带回天庭;扫尘,以彻底的清洁告别过去的晦气,迎接新年的清新与希望;剪窗花,彩纸在灵巧的手中幻化成精美绝伦的图案,每一刀每一剪都饱含着对新年的美好憧憬;理发、洗浴,洗去一身的疲惫与忧愁,以全新的姿态拥抱新岁;吃灶糖,用那甜蜜的滋味“贿赂”灶王爷,期盼家庭得福,生活甜如蜜。

小年,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情感寄托 。它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是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更是连接民族心灵的精神纽带。

石榴,象征着团结与繁荣,当它与小年的氛围交织在一起,更寓意着美好与和谐 。“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句质朴而有力的话语,道出了民族团结的真谛。在中国石榴博物馆,人们既能感受小年的独特韵味、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体悟民族团结的深刻意义。石榴籽紧密相连,如同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的坚实根基;小年习俗传承着文化基因,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向心力,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值此小年,我在中国石榴博物馆,怀着诚挚之心,向大家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愿新的一年,生活如石榴般饱满甜美,每一个家庭都幸福美满,我们的国家团结繁荣,稳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携手传承文化,牢记民族团结的使命,以坚定的步伐共创辉煌明天。

(贾婷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