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合肥师范学院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7类国家级A类赛事获奖19项。首次在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全年获奖数量突破千项。良好竞赛氛围的背后,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完善学科竞赛体制机制,发挥竞赛育人功能的有效探索和长期实践。
系统设计:让政策激荡学科竞赛的“源头活水”
学校建立健全校赛制度,让学科竞赛成为人人参与的日常“比武”。学校制定印发《安徽省 A、B 类学科竞赛校赛承办安排及相关要求》,由相关部门和二级学院制订所承办竞赛项目的实施方案,提升学生参与度。
学校对各学院承办的学科竞赛项目进行评审考核,对重点项目给予经费补助。2024年,48个项目获经费补助。
学生获第19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二等奖
如何将校赛的热情进一步传导,推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校进一步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学校正在制定《合肥师范学院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竞赛奖励细则,将教师指导成果与职称评聘相挂钩,把指导学生参赛作为教师任期考核和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
学生获“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二等奖3项
只有双向激励才能实现师导生创的“双向奔赴”。除了明确教师奖励机制,该《办法》重点加强对学生参与竞赛的激励。获奖可优先入选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优秀竞赛成果和相应课程进行学分置换,并认定第二课堂学分。
合肥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方东玲表示,学校不断完善学科竞赛体制机制,激发教师指导、学生参赛的内生动力,用学科竞赛促进教学科研、用学科竞赛检验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科竞赛成为育人“练兵场”。
学校通过实践探索,在物质激励上进行创新,让肯付出、愿吃苦的教师有更多“获得感”。
学校与三六六教育集团开展校企合作,在奖教助学方面进行探索,设立教育基金,制定《合肥师范学院“三六六”教育基金评审实施细则》,对当年学生获奖的指导教师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
在政策激励下,近3年,合肥师范学院学生获国家级A类赛事奖项共58项。
教赛相长:明确“一专业一核心赛事”精准靶向
2024年5月,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召开,作为峰会的重要环节之一,第一届“长城杯”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备受关注。
学生在第一届“长城杯”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中获全国一等奖
合肥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代表队,从86所高校88支决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由企业环境赛、数据分析赛、专项能力赛组成的铁人三项赛,重点考查参赛选手的策略布局、技术创新与即时应对能力,正是我们专业所需要培育的。”学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谢飞表示,学院探索网络工程专业“学赛一体”培养模式,瞄准核心赛事,坚持教赛相长,把竞赛作为检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
合肥师范学院打造“三个一”学科竞赛模式,每个专业精准指向一门核心赛事,每位专任教师指导一项专业特色学科竞赛,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次专业相关竞赛活动。
学校教务处处长钱立青表示,学校结合专业优势,着力打造“一院多特,一专业一核心”赛事品牌项目,重点支持专业性强、影响力大、含金量高的竞赛项目。
师范生参加2024年安徽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让专业对接核心赛事,用学科竞赛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师范类院校,学校让更多师范生把能力训练放在竞赛赛场,在师范生核心竞赛中实现教学演练、技能训练、备课锤炼、实践锻炼。
师范生参与第十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不久前,在第十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学生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学生获省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获3项、三等奖8项,一等奖获奖数量居全省师范高校第3位。
产出导向:“竞赛+双创”营造良好创新实践氛围
周末,一大早,学校电子信息与集成电路学院辅导员周玉的工作室挤满了学生,她指导学生正在就第五届安徽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开展研讨,凝练项目特色。
工作室形成了“一年级培养兴趣打基础、二年级集中培训提能力、三年级重点组队练实战、四年级服务社会谋创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这个工作室培育出的项目,先后获挑战杯、“互联网+”等A类赛事国家银奖2项,国家铜奖1项,省奖30余项。
今年,教育部公示“2024年度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名单”,周玉的“匠心筑梦创新创业工作室”赫然在列,成为学校首个国家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
学院举办2024年大学生创业大赛暨入驻孵化基地创业项目遴选评审答辩会
把“竞赛+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贯穿大学生在校全过程,学校逐步形成“3X+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打造特色鲜明的专创融合课程;竞赛+创新创业教育,年均资助校级品牌赛事活动60余项,打造“一专业一品牌赛事”;产业+创新创业教育,对接新兴产业,建设双创实践平台。
“马郢·乡村美学馆”创业项目,成网红打卡地
学校坚持以创新创业体现竞赛成果,以创业孵化基地、创业资金扶持助力成果转化。学校美术与设计学院“马郢·乡村美学馆”项目,在获得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作品竞赛金奖后,成立创业公司,在长丰县马郢社区对乡村美育研学进行研发与实施,近3年,该公司营销额近200万。
学校举办“挑战正青春”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沙龙
5年来,合肥师范学院3000余支团队参与“互联网+”大赛,获国家级奖8项,省级奖68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300余项。学校建成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38个,年均“双创”经费投入470万元,累计孵化学生“双创”项目353项。在“竞赛+双创”模式推动下,近3年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5%。
(田夏 王道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