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和谐礼让“三米巷” 移风易俗树新风

近年来,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梧桐村“两委”巧借“三米巷”,运用“三米巷工作法”,干好村里事,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推乡村振兴。

“三米巷”在梧桐村部附近,原本只有一米宽,空间狭窄,路面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村民出行十分不便,被村民调侃为“一米巷”。2018年,为了解决村民出行问题,村“两委”决定对道路进行拓宽,可因为要征用多户村民的宅基地,意见始终不能统一。

可是,再难也得干!村“两委”分好工,一家一家地走访,一趟又一趟地劝说,其中有一户先后跑了10趟还是没能成功。可是梧桐村“两委”没有放弃,跑10趟不行就跑11趟,父母工作做不通就做孩子的,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向村民谈村里的困难和不足,讲以后的发展和前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终于,住在巷子里的老党员武学军被村干部们感动,支持道路拓宽工作。随后,巷子里的党员群众纷纷响应,武学军、祖百芬、祖百民等等七户村民让出宅基地,拆除院墙80多米,一分钱赔偿都不要,把自己的小家置身于梧桐村这个大家的发展建设中。这才有了如今3米余宽、80米长的平坦道路。

“三米巷”的拓宽,不仅是修了村里的一条路,更串起了村民和睦友好的心路,打通了梧桐村的发展之路,在村民们心中埋下了和谐礼让的种子。

2023年,梧桐村“两委”想为孩子们打造一个七彩周末课堂,为毕业的大学生和返乡创业的青年们打造青年之家,苦于没有场地,一直没有成行。他们了解到村中青年党员王全在外地打工,他父母把奶奶接到新房居住照顾,家里空置出了一个院子。村“两委”就找到王全,讲“三米巷”的故事,讲成立七彩周末课堂和青年之家的好处。王全说,“村里的长辈们都能让出一个三米巷,我怎么就不能让出一个房子呢?”于是,他把自家的房屋挪出来,无偿交给村里使用。

近年来,梧桐村中像这样为了村庄发展,无偿让出自身利益的事情数不胜数。孙召让出100平房屋建设非遗工作室、祖全军让出100平房屋作为农家书屋、孙建平200平、孙文建300平……出屋的、出力的,为村集体节省支出600余万元。

“三米巷”蕴含的谦和、礼让,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行动密码。现在的梧桐村村容村貌越来越好,乡村产业越来越多,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村民笑容也越来越美。

王倩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