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聚首合肥 共话老年教育创新发展

老龄化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一个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并对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11月8日,由安徽开放大学、安徽省老年大学协会共同主办的老年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合肥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广东等地的专家学者和安徽省各市老年教育工作委员会、老年大学、开放大学相关负责同志等200余人济济一堂,共话老年教育创新发展。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国家开放大学(国家老年大学)、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安徽省老年大学协会、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民政厅等有关领导出席研讨会。

安徽省老年大学协会会长陈先森在致辞中介绍,从1984年安徽第一所老年大学成立至今,安徽省老年教育已经走过40个年头;制定了全国第一部省级老年教育地方性法规《安徽省老年教育条例》,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安徽省老年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目前,全省已形成了“省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工作委员会、老年大学(学校)”服务老年教育事业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本次研讨会主题为“迈向高质量:新质生产力发展与老年教育创新”。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常务副会长刁海峰、国家开放大学(国家老年大学)党委副书记徐明军分别作主旨报告。刁海峰指出新质生产力与老年教育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既要深刻认识老年教育对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又要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引,推进我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徐明军介绍了国家老年大学的发展历程、工作成效,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体制机制、办学体系、课程资源、平台建设等10个方面明确了下一步工作举措。

围绕新质生产力与老年教育的融合与创新发展路径,促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老年人主动健康能力等方面,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阐释了“老年教育”的内涵及其对当前老年教育发展的启示,建议更多主体参与老年教育,形成更完整的体系;浙江开放大学副校长张吉先介绍了构建老年教育学习成果应用生态的实践与探索;福建开放大学副校长沈光辉介绍了福建开放大学在构建“互联网+”老年教育新样态方面进行的实践与探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老年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卫东以实证调查的方式分析了普通高校参与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目标、标准、手段三个维度明确了普通高校参与老年教育的价值取向;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岳瑛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分析了当前老龄化的新形势,提出了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任务目标和具体举措。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刘占荣进行了精彩点评。

期间,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与安徽开放大学举行了《主动健康大讲堂》项目签约仪式,首期聘请了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主任医师担任专家。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国家老年大学安徽分部揭牌仪式。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97亿,占总人口的21.1%。按照国际有关标准,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也是受益者,推进老年教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意义日益彰显。近年来,安徽开放大学在安徽省教育厅、国家开放大学(国家老年大学)的具体指导下,在安徽省老年大学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成立安徽老年开放大学(安徽老年教育研究院)、国家老年大学安徽分部,构建了“大学+网络+平台”三位一体的老年教育新模式,形成了“双轮驱动、双管齐下、双头并进”三双联动的特色做法。“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丰富老年教育场景应用、助力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发挥数字化赋能作用,实现线下线上优势互补,进一步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更好满足老年人时代化、便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安徽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杜爱玉说道。

(安徽开放大学:江丽  张文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