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是我入职波林的第7个年头了,一路走来,是公司为我提供了成长的平台,合肥高新区是个‘养人之区’,我已经在柏堰安家立业了。”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复合材料专业技术研究所所长郑合静来自山东菏泽,今年34岁的她已经取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像郑合静这样的高技能人才选择留在合肥高新区柏堰还有很多。作为一家工业园区,柏堰中心如今已构建了家电产业为主导、四大战新产业为支撑、新经济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一强带动、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随着格力、美的等大型企业相继落户柏堰,该中心精准把脉,助力企业高质量持续发展,促进居民高质量充分就业。
“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
“‘做世界最好的电机。’合肥凯邦是珠海格力全资子公司,拥有国内电机行业领先的制造研发能力和多项国内领先技术,年产能超过1500万台,员工总人数超过1500人。招聘岗位有技术研发、运营管理、生产技工、组装工、质检员、储备组长等,名额有限,欢迎报名!”日前,位于合肥高新区柏堰中心铭传路205号的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科长马瑾正在参加上级工会部门牵头组织的“直播带岗”招聘活动,线上与求职者互动交流。“线上招聘”已成为年轻人求职的重要渠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省时省力,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招聘会。
该中心多形式、宽渠道、广覆盖开展“春风行动”“返乡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柏堰”“云聘会”“直播探企”“办好民生实事·促进居民就业”“金秋招聘月”等“线上招聘+线下送岗”专项活动,搭建企业和职工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上岗有门路、就业有渠道”。通过“线上+线下”服务新模式,多频次、分行业、分岗位举办特色鲜明的专场招聘,靶向推送岗位信息,加强人岗匹配和精准服务,实现全方位覆盖,确保招聘效果取得成效。
今年以来,该中心为波林新材料、凌达压缩机、科晶新材料等企业发布线上招聘 22场次,组织企业前往山南镇等周边乡镇以及所辖社区等地开展线下招聘7场次,提供操作工、质检员、仓管员、生产包装、设备维修等就业岗位近2000个,网络和现场咨询、面试1000余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00余人,确保中心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家门口搭建就业“快车道”
“自从征地拆迁之后,就在家门口的厂里上班,我们也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变成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的‘城里人’,摆脱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环境,住上了干净舒适的楼房,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家住香樟花园小区的黄圣兵深有感触地说道,他在格力电器的总装车间已经干了17年。
辖区群众土地被征收以后,解决群众就业问题是惠及民生的头等大事,该中心综合运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社会保障等政策,发挥龙头企业就业引领作用,履行稳岗扩岗社会责任。根据五经普最新数据统计,中心现有企业3409家,其中规上企业168家,就业人员35019人,有效缓解了失地农民家庭经济来源问题,基本在“3公里就业圈”实现“就近就业,全家致富”。
位于柏堰中心的安徽青松食品有限公司是首批安徽省唯一一家“国家级主食加工配送中心试点企业”,多年来该公司一直深耕民生产业,通过服务城市健康早餐供应,助力解决下岗职工、“4555”就业困难群体和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目前,已经建成早餐网点1650个、固定门店200多家,直接带动就业人员5000余人,创新“早餐+家政”融合发展模式,实施早餐人员“收入倍增”计划。
“以前在上海打工,收入是高一点,但是照顾不上老人和孩子,现在加入青松的福年来早餐车,每天早晨9点左右就可以回家了,中午还有一份家政工作,下午也不耽误接孩子放学,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家住柏堰雅苑小区的吴芳说起现在的工作,难掩满脸的幸福和喜悦。
拓宽居民创业就业渠道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金牌’月嫂了,不愁没有签单,收入高、开销少,工作环境也舒适,非常有成就感。”家住锦绣怡园社区的张云欣慰地说道。
今年42岁的她,此前全职在家照顾两个孩子,整天围着一家人的衣食起居忙个不停,与社会近乎脱节,脾气也变得急躁,甚至感觉自己快抑郁了。2021年9月,孩子上学以后也想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听闻社区这边正在组织免费的技能培训,她报了母婴护理班,经过“线上+线下”“理论+实操”培训,张云学会了产妇和婴儿护理技能,经过考试、实习、训练之后,她成功取得母婴护理初级证书,成为一名合格的月嫂。从刚开始的忐忑不安,到现在的得心应手,张云说这份工作让自己重拾自信,对未来无限憧憬。
柏堰中心今年成功申报了格力电器、青松食品等3家市级工匠学院实训基地,开展岗前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9场次,覆盖约2000人。为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389人参加“学历加技能”的“农民工免费上大学”培养,327人取得“双证”(大专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为进一步拓宽居民创业就业渠道,该中心依托再就业培训中心、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和农民工培训基地,开展多层次、分类别、宽领域的实用技术和转移就业培训,相继组织母婴护理、家政服务、主食制作、菜肴烹饪、养老护理、心理健康、电商直播等培训100余场次,惠及辖区群众近2000人,为12户困境家庭提供公益性岗位。针对妇女群众育儿、就业不能兼顾矛盾,推动辖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发“妈妈岗”,实行灵活工时制度或灵活报酬支付制度,让育儿妇女实现带娃就业“两不误”。
“订单式”培养让人才“出道”
随着行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要大量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团队协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合肥高新区柏堰中心坚持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教育教学与市场需求的深度融合。该中心格力电器、高科科技、凯邦电机、凌达压缩机、青松食品等多家企业分别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程大学、江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等多所院校建立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研学实践基地,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寻求校企在实习就业、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契合点。企业在技术创新、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有力的依据,学校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计划,输送更多符合岗位要求的高质量人才。
“我们自主开发的‘371361’培训体系,即为新入职职工提供3天岗前技能培训、7天验证、1个月学习考核、3个月熟悉企业文化、6个月培训跟踪、1年后业务技能重点培养,已累计完成就业见习5400余人,吸纳就业见习大学生达到400余人。”安徽青松食品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王浩表示道。
青松食品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国家级示范单位,每年都会接收一定数量的实习生,为他们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机会,实习岗位涵盖研发、生产、市场、管理等多个领域。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定人辅导、独立建档、激励薪酬、定期考评,保证就业见习的质量和满意度。近两年已有一大批青年在青松成长为各个部门、分子公司的业务骨干,61名管理干部及技术骨干已成为公司共享事业平台的合伙人、股东,取得“共享股权激励”,实现“门店共享、公司共享、事业共享”。
“我们中心将继续贯彻就业优先战略,让更多的年轻人成‘就’高新,乐‘业’柏堰,让高质量充分就业托起‘稳稳的幸福’。”柏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道。
(胡章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