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百善镇郭屯村竹园孜自然庄中,一面农耕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人们时常看到老年人向青少年讲述一件件老农具、老物件的名称、作用、使用方法,黄牛拉木犁耕田等农耕文化故事。
(竹园孜镇“五老”关工代表李文起向青年人讲述老农具农耕文化轶闻趣事。)
百善镇郭屯村竹园孜自然庄是濉溪县2023年度省级和美乡村建设村。去年12月开始兴建时,时任村党总支书记李刚想到,竹园孜老百姓世代耕种,而传统农具则是竹园孜老百姓生产、发展、进步的重要见证物,也是农业文化遗产、乡愁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整地、收获农作物、运输物品和储藏粮食等用途的农具,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心血,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勤劳的象征,更是数代人的情怀。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耕机械化快速发展,传统的老农具被淘汰,渐行渐远逐年消逝,一些青少年在城里读书没见过老农具,更不知晓其作用使用方法。在建好和美乡村的同时,更不要忘记过去记住“来时的路”,便谋划建一面农耕文化墙,让青少年留住乡愁,传承农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为和美乡村建设添彩。
今年4月,一面长18米、高2.8米的农耕文化墙在竹园孜自然庄中心街道建成。墙上有镶嵌着牛拉木犁、石磨,挂着锄头、扬场木锨、竹笆子等农具、还有村规民约。一些务工返乡青年、城里学子回家时,都情不自禁到农耕文化墙观看,村中老年人借机会向他们讲解老农具农耕文化轶闻趣事。
“村里在城里买房照顾孩子上学的家庭很多,进城里读书的孩子很少走进农村,连五谷作物都分不清,更不知道粮食是怎样种植收获的。他们回村看到农耕文化墙这些老农具,就会知道过去生活的不易,家长和庄上老年人会因事利导教育孩子要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传承老一辈热爱劳动、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留住乡愁。新时代过上幸福生活,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新时代的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起农耕文化墙,郭屯村党总支书记李刚说。
陈若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