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出现居民相互来往少、素质参差不齐及居民诉求多元化等特点,为了破解居民心中的隔阂,歙县徽城镇渔梁社区以“党建+基层微网格”试点工作为抓手,积极探索“睦邻解纷”工作法,从为居民提供多样化服务入手,用好“三官一律”等专业力量,化解邻里纠纷,引导带动群众邻里友好互助,实现了“矛盾纠纷零上交,信访案件零发生,重大刑事案件零发案”的良好效果。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学雷锋四个100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第八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殊荣。
民情邻晓,矛盾隐患早感知。坚持多元参与,突出群众主体,推动预防邻里纠纷“早发现、早感知、早响应”。一是将收集矛盾纠纷的主阵地建在“家门口”。以网格基本单元,划分为春楫、徽埠、禾园三大网格,整合物管用房、闲置的核酸检测小屋等资源在每个网格内都设有睦邻党群驿站,让居民“足不出网格”就可以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确保问题快速发现、及时感知、一线处置。二是把群防群治队伍作为线索摸排的“主力军”。 鼓励党员竞选专职网格员、楼栋(街巷)长,组建楼栋微信群、网格微信群,不断强化城市党建的“神经末梢”,把基层党组织向楼栋、网格延伸。目前57名楼栋长中党员比例为35.17%。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同时用好“四百工作法”做到发现可疑人员或情况,迅速上报、互相通报,成为“小线索提供、小隐患排除、小纠纷化解”的重要来源。三是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社区治理的“新效能”。运用智慧社区平台随手拍、“睦邻微信群”、“网上建议征集”及专职网格员黄山e治理平台事件上报等载体,加强“智慧感知”,提升了预警预见能力,形成了“人在邻里走、事在邻里办”的“邻里有形覆盖、服务有效落实”良好局面,提升了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邻里共治,办好群众大小事。创新红色治理、党群治理、数字治理等融合治理方式,打造城市社区治理新引擎。一是发动民间力量调解小纠纷。以“五老”及乡贤等人员组成化解邻里矛盾的“争渡娘舅”调解室,发挥“中国好人”吴笑梅、全国“最美家庭”巴胜子等名人效应,参与调解不文明养犬、噪音扰民、毁绿种菜等各类邻里纠纷20余起,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二是统筹多元力量办好烦心事。依托“15880”网格工作法,发挥城管、住建、市监等下沉八支力量的专业优势,同时发动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政策宣传、议事协商、帮扶救助等共建共治活动26场次,协调解决危房拆改建、小区飞线充电、占道经营等易引发邻里矛盾纠纷的民生实事12件。三是调动专业队伍化解大矛盾。推动“三官一律”进网格,以案说法化解邻里矛盾。法官、律师等利用自身专业特长,通过正面引导、反面警示让双方当事人事心双结。成功调解房屋倒塌、老盐库化粪池清理等矛盾纠纷6件,达到化解一起、教育一片的效果,助力“矛盾结”变“和谐扣”。
邻情共融,共享温暖幸福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发挥“善美渔梁 风帆争渡 ”工作品牌引领作用,精准施策,以暖心服务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一是睦邻阵地促进贴心交流。针对各网格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滞后,诸如停车位少、楼道狭窄、路灯布局不合理、噪音扰民等问题引发的邻里矛盾,社区党委统筹资源,在网格的睦邻党群驿站合理规划睦邻共享客厅,为居民提供了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二是正向激励塑造向善品质。充分发挥居民公约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围绕生态环保、社会治安、移风易俗、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等方面进行具体量化打分,以户为单位进行品德积分评比,优胜户可获得一定的积分奖励,可享受优惠购书、免费使用共享单车等“睦邻待遇”外,还可兑换一定价值的生活日用品,特别是对于一般群众参与邻里纠纷调处的,进行积分。参与调处较大纠纷的,进行双倍积分,从宣传“身边小人物”塑造了向上向善的悦和品质。三是暖心服务解决后顾之忧。围绕服务“一老一小”,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助餐点、儿童友好社区等睦邻综合体,以六一儿童节、九九重阳节等时间节点,实施“一张新课桌”“一碗长寿面”等项目,以暖心服务凝聚民心。在社区睦邻文化的引领下,让“幼有善育,老有颐养”成为现实,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汪鼎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