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村新修订的《梧桐村志》,您瞧,漂亮吧。”日前,在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梧桐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晓光递给记者一本村志,然后像专业导游一样带记者将村里各处景点“游览”了一遍。
近年来,梧桐村着力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上做文章,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和文化,将和美乡村建设与文旅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具有梧桐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依托资源优势 布局文旅产业
梧桐村现有村民1320户5560余人,是皖北地区规模较大的村。该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期曾属楚国,相传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村里多有汉墓,1985年以来,陆续发掘多座两汉时期的土坑墓、石棺墓、砖室墓等,发现大量汉代画像石。这些汉画像石艺术风格多样,雕刻技术精湛,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该村还有着光荣革命传统,1944年8月,新四军四师在师长彭雪枫的指挥下,打响了小朱庄战斗。梧桐村群众在地方党组织领导下,组建担架队、运输队,冒着枪林弹雨运送伤员及物资。现在村里仍保留当年战地医院的旧址,成为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村东部的梧桐山谷内有石屋、山泉、梯田等景观,是皖北地区不可多得的山水兼备旅游景观。
“文化旅游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带动效应好、岗位需求多等优点,是推动村美民富的一个好产业。”陈晓光告诉记者,“我们根据本村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决定将梧桐村打造成为皖北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先邀请专家学者等来村把脉、献策,又组织村‘两委’成员前往浙江等地参观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
梧桐村将“梧桐谷”确立为打造重点,与专业规划设计公司合作,完成梧桐谷概念规划编制,定位“自然溪谷,悠然乡居”,依托屋朴、田美、溪清、谷幽、山野的优势,构建四时悠游体系。
干群形成合力 完善基础设施
发展文旅产业,先要完善基础设施。2018年以来,在杜集区农水局等部门大力支持下,这个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硬化道路12公里,在梧桐山谷修建长7公里的环山道路及4.5公里的观光步道,车辆可直达梧桐谷山腰。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建了6处休闲广场、一座体育公园、10所水冲式公厕,铺设石板巷道3.1公里。
“和美乡村建设期间,我们广泛征求村民意见,让村民成为村庄建设的主角。”梧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孙乔告诉记者,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筹工筹劳美化家园行动,无偿贡献出自留地、宅基地约35亩,自愿砍伐杂树1000余棵,支持村集体修建环山路、石板步道、巷道。
“特别让人感动的是,村里有7户家庭(祖百民、祖浩军、祖百芬、祖俊英、祖彦民、祖尚清、祖军凯)无偿捐出自家宅基地用于修路,这才有了如今3米余宽、80米长的通组路。他们以开阔的胸怀友善邻里,以真诚的奉献为公谋利。”孙乔介绍,无偿捐出自家宅基地用于修建“三米巷”的村民,被授予“杜集好人”荣誉称号。
建设和美乡村,既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更要把本村产业做强做优。梧桐村依托基层党组织的阵地优势,探索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村集体公司发展的新路径。2020年,注册成立淮北田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梧桐谷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12万元。
记录村庄变迁 弘扬红色文化
没有乡村文化振兴,就没有真正的乡村振兴。
翻开《梧桐花开》,记者发现这本村志图文并茂,印制精美,共有28.3万字,记载着梧桐的美丽山水、人文历史、政治经济、风情民俗、社会生活和发展变迁,成为展示该村悠久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重要载体。“编纂村志,可为村民留下美好的记忆,也给后人研究梧桐留下可资参考的史料。”陈晓光说。
梧桐村还将党员教育电视片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激励党员传承红色基因,持续坚定信仰,锐意进取、担当作为,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去年10月份,杜集区委组织部、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区档案馆联合摄制的《梧桐花开》荣获第十六届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特别奖。《梧桐花开》以新四军西进发生的小朱庄战斗为背景,通过梧桐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陈晓光的视角,追忆了新四军第四师在彭雪枫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经过艰苦的战斗,攻克小朱庄、挥师西进的历史故事,生动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军民勠力同心、浴血奋战的感人场景。
“我们加大对小朱庄战斗战地医院保护力度,将其列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孙乔告诉记者,同时继续加大投资,对知音潭、皇峪石窟、石板步道等景点进行完善提升,让特色文旅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
“发展文旅产业以来,村集体收入增速明显加快,村民的闲置宅基地、住房也得到盘活利用,餐饮业和土特产销售日趋活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孙乔表示,2023年10月梧桐村入选安徽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可以预见,未来无论是村庄建设还是产业发展都将跃上一个新台阶。
冯长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