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资讯中心 » 政务 »

在希望的田野上

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在广袤的江淮大地,从滁河之畔的滁州,到满城药香的亳州,至黄梅之乡的安庆,处处涌动着乡村振兴的实干热潮。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安徽省委省政府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为抓手,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落实举措。 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发挥行业优势,规划先行、科技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烟草力量,浓墨重彩地描绘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亮丽画卷……

农业强:科技强农产业兴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着眼帮扶村产业项目的引进与发展,在现代化经营管理思维、新型农业技术与助农产业充分结合上做文章,筑牢新农村、新农业的发展基石。

2021年安庆烟草乡村振兴工作队来到岳西县白帽镇江河村后,以科技助农增收为理念,把村民种植小黄姜整套技术提炼总结,再进行科普推广,使得家家户户成为种姜能手,目前,全村的小黄姜年产量达到200万斤,亩均收入突破万元。

安庆市岳西县江河村墙绘。(叶品 /摄)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因地制宜扶持地方特色支柱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产业发展选择,也是安徽烟草各地乡村振兴点的共同目标。

去年2月,2023年长三角预制菜暨中央厨房产业大会在明光市召开,来自全国的200多家预制菜及中央厨房产业的相关企业参加,大会选择明光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当地生产的高端梅干菜预制菜品。被淮河环绕的明光市泊岗乡新淮村,原来受交通运输限制,土质虽好,种出的农产品无法及时运出。明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对接帮扶新淮村后,配合当地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推进作物种植转型,培育优质雪里蕻品种,引进雪里蕻种植及深加工项目,生产制作高品质制作梅干菜系列预制菜品,打造“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为了进一步拓宽市场,明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申请11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了农业综合体展示及电商直播大厅,让当地优质农产品插上“数字翅膀”,通过网络直播飞入千家万户。

滁州市明光市泊岗乡村民陈金昌喜收雪里蕻满载而归。(徐峣 /摄)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业机械化,安徽烟草积极助力农业机械化,为现代化农业增添动力。滁州市定远县拂晓乡红星村,在滁州烟草投入30万元帮扶修建的农机大院里有序停放着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育插秧等农用机械。明光市泊岗乡新淮村近3000亩的雪里蕻蔬菜基地,一台移栽机产能每小时达3000株,极大地提高作业效率。

安徽烟草商业还进一步汇集推动烟草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合力。又到了烟叶移栽的好时节,在宣城市宣州区杨柳镇新龙村“农田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集中连片的高标准烟田里,聚集着整地起垄机、施肥机、打穴机、浇水机、无人机等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皖南烟叶公司锚定全程机械化目标,大力实施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自主研发11种专用烟草农机、16种实用小工具,制定27项农机农艺融合规范,奏响全程机械化“大合唱”。“这里的田块进行高标准烟田改造后,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极大改善田间作业条件,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安徽省烟草专卖局驻新龙村第一书记于新生介绍,此处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品种水稻,预计皖南烟区今年产量超过5000吨。

宣城市宣州区新龙村烟粮融合种植基地。(张萍 /摄)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铁犁牛耕的传统农业已悄然步入数字经济的新时代。在安徽皖南烟区,从“三可”烟叶信息化系统到一体化烟叶信息平台,皖南烟叶公司将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入烟叶生产的各环节,从数字化育苗、数字化田管到智慧化烘烤,构建起一个全新的智慧烟叶生产管理新模式。芜湖市湾址区红杨镇兴塘村,烟农除种烟,还因地制宜建设稻虾智慧农田、水稻智能育秧工场,实现“一田双收”。

农村美:“皖”美“乡”约幸福来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在提质乡村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提振村民精气神上动脑筋,让村庄不仅美在“颜值”,更美在“气质”。

透过无人机镜头俯瞰宣城市杨柳镇新龙村,一片片田地成方成块、开阔平整,一条条便利的机耕道和水渠贯穿其中,风吹烟浪连绵起伏,碧波烟海如梦如幻。

在亳州市涡阳县西阳镇太平村,驻村工作队以改善群众身边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房前屋后环境大清理、人居环境大比拼等活动为着力点,激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共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

这些帮扶点的蜕变,是安徽烟草商业发挥驻村帮扶干部“头雁”领航作用,聚焦“党建+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的生动写照。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近年来先后派出驻村干部52名,用心用情书写驻村帮扶大文章,谱写出了一首乡村振兴“幸福曲”,在助力乡村振兴中交出了满意的一份答卷。

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整洁的柏油路、整齐排列的路灯,一幅幅精美的主题墙绘……走进滁州市定远县红星村,眼之所及都是美丽乡村建设新画卷。滁州市烟草局(公司)驻村工作队借助帮扶单位力量,捐助了2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修路和安装太阳能路灯。说起村里的幸福生活,村民刘艳芬开心得合不拢嘴:“村子越来越美,村民越来越和睦,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红星村“旧貌换新颜”是安徽烟草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徽省局(公司)共投入帮扶资金1748.8万元,研究通过30万元以上乡村振兴项目11个,项目范围包括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整治人居环境等,乡村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直接受益人数近9000人。

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安徽烟草商业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为乡村振兴注入磅礴的精神动力。

“这几年来,驻村干部们带头宣传落实酒席、彩礼等政策要求,引导村民们自觉抵制陈规陋习,村里的人情攀比、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没有了,我们感觉生活都更加幸福了。”在听完驻村第一书记的普法课后,亳州市涡阳县西阳镇太平村苏茹说道。

在安庆市岳西县白帽镇江河村,驻村工作队积极向安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争取帮扶项目资金20.9万元,建设了“徽映”普法工作室和法治文化长廊,成立了普法工作队。驻村工作队还为村民们搭建了乡村大舞台,每天晚上舞蹈队队长柯庆华都会来跳广场舞,“自从三年前安庆烟草驻村工作队来到我们这里后,实施了一系列帮扶,村子和村民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一起跳舞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这个舞蹈队都有30人了。”村民们还能不出村就可以看村篮球赛、看戏、看电影。村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也是设施齐全。

安庆市岳西县江河村法治文化宣传长廊。(叶品 /摄)

从山清水秀的皖南到人杰地灵的皖北,从长江之滨到淮河之畔,在安徽烟草商业的各个定点帮扶村,乡村环境干净整洁、美丽家园宜居宜业、乡风文化如沐春风、村容村貌活力焕发,一幅幅和谐美丽的新农村“富春山居图”正在徐徐铺开。

农民富:闯出特色致富路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安徽烟草商业始终将帮扶工作重心放在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上,在协调各方资源、贯通农产品产业链上下功夫,让农民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有奔头。

4月的这一天,滁州市定远县拂晓乡红星村的柏正广正忙着和十来个工人给甜叶菊起苗。红星村受沙质土壤和丘陵地貌影响,作物种植一直受限,但甜叶菊却非常适宜在这里育苗。定远县烟草专卖局在实地调研后申请30万元帮扶资金,为当地群众建起36个甜叶菊育苗大棚,并邀请农技师开展指导培训,帮助联系东北地区销售渠道。

“现在心里可满足了!真的感谢烟草局!”柏正广笑着说。十多年来,在定远县烟草专卖局三任局长的持续帮扶下,柏正广由脱贫户发展为带头人,依靠甜叶菊育苗,年收入由原先的一两万元增至现在的十万元,更能提供就业机会带领村民增收。

正如定远县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员王德标常说的一句话:“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尽最大努力解决什么。来这里,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要承担好烟草的企业责任!”这份箴言也是安徽烟草商业所有帮扶人员工作的初心。

走进位于淮河以北的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西阳镇太平村,47岁的村民李守青一边对粮食烘干塔进行养护,一边开心地说道,“我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还带动了其他村民致富,离不开村‘两委’与工作队的支持。”

阳光普照,春风习习。在李守青的合作社内,粮食烘干塔巍然矗立在大院的西北角,格外引人注目。“粮食烘干塔于2023年建成,是亳州市第一台天然气粮食烘干塔,也是老百姓心中的‘高科技’。”涡阳县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队员殷琴介绍:“该塔日吞吐量300余吨。我们县局投入该项目10万元帮扶资金,每年为太平村增加集体收入2万元,产生长期收益。”

矗立在太平村道路旁的粮食烘干塔格外醒目。(孙文纪 /摄)

驻村以来,殷琴与村两委一起,找渠道、铺路子,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将李守青这样的“能人”引回太平村,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在这批“能人”中,一直在外打拼多年的村民李源也看好太平村的发展前景,他回村注资500万元成立亳州雄耀食品有限公司,主打本地土特产“贡菜”深加工,产品出口东南亚多个国家,与父老乡亲共同迈上致富路。

与李守青、李源同样对美好生活充满信心的,还有距离太平村43公里以外的利辛县汝集镇秦四庙村民秦晋峰。在秦晋峰的蔬菜大棚里,几十名村民正在择选当季的时令蔬菜“上海青”和菜苔,成筐摆放整齐后,送去不远处的冷库进行“打冷”。不久后,这些绿色时令蔬菜将会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餐桌上。

自2021年结对帮扶秦四庙村以来,亳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先后投入42万元建设蔬菜大棚、瓜蒌种植基地,盘活闲置多年的容积率1300立方的冷库分拣车间,驻村工作队与汝集镇政府协调筹措60万元财政衔接资金,扩建村级产业园,增加就业岗位150余个,农户自发以产业园为中心新增果蔬大棚100余亩,村集体经济从2021年的不足30万提升至2023年的65万。

亳州市利辛县汝集镇秦四庙村党总支书记秦文富(左)与村民在蔬菜冷库喜看蔬菜整装待发。(徐峣/ 摄)

安庆市岳西县白帽镇江河村,有着迥异于皖北农村广袤平原的别样风情,这里群山林立、风景秀美、土地丰饶,是远近闻名的种姜大村。2023年,安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投入127万余元专项帮扶资金,建成集自动化加工、电商销售为一体的“兴岳农副产品加工厂”及配套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年增加收益近15万元。现在,江河村小黄姜畅销全国各地,村民们的钱袋子更鼓了,江河村从以往的“困难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乡村振兴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徽烟草商业积极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固成果、闯路子、挖潜能、促增收,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大皖新闻记者:彭玲   通讯员:张璐璐  丰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