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南市教体局按照省市“老有所学”行动方案要求,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标,狠抓老有所学行动宣传、老年学校建设、教育学活动开展等工作,老年学校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老年教育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师资队伍进一步扩充,全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截至2023年10月,全市共有市级老年大学1所(4个校区),县区老年大学10所,覆盖率为100%,乡镇(街道)老年学校82所,覆盖率为91.11%,行政村(居委会)老年学习点895个,覆盖率为80.1%。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总数达14.87万人,完成省定目标数的107.8%,参与线下学习教育活动的总人数为10.29万人,完成率为109.5%。新增线上学习人数近4.5万人。
建立四级老年教育体系
淮南市通过整合盘活现有办公用房、中职学校、中小学校舍、文化馆(站)、老年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各类存量设施资源,改造建设成为老年学校办学场所。“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的所老年大学(学校)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老年教育体系初步建立。”淮南市教体局负责人介绍,淮南市还建立完善了老年学校管理人员聘用制度,落实老年教育专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建设完善市、县老年教育师资库,对师资资源进行整合,入库老师500余名,实行动态审定管理。联合市委老干部局、市人社局、财政局印发《2023年淮南市老年学校(大学)工作人员特设岗位招聘工作方案》,指导各县区开展老年学校特设岗位教师招聘工作,计划招聘49人,实际招聘54人,目前已全部到岗。
联合市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度先进基层老年学校(教学点)评选活动的通知》推进示范点位建设,以点带面提升全市老年学校建设管理水平。根据《关于开展乡镇(街道)老年学校2023年度省级示范校创建评估工作的通知》开展老年学校省级示范校评选工作,通过市级实地考察验收,推荐寿县迎河镇老年学校等11所乡镇老年学校申报争创省级示范校。同时要求各县区加大推进基层老年学校示范点位创建工作,以创促建,以创代建,不断提升基层老年学校办学水平。
让“老有所学”宣传进万家
为扩大“老有所学”行动影响力,鼓励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积极参加学习,淮南市教体局主动沟通各级政府部门和媒体,通过普发手机短信告知广大群众“老有所学”行动内容;在本地知名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上集中宣传,扩大行动知晓度;通过公共场所显示屏、户外标语等设施将“老有所学”宣传工作深入到乡村、社区;在公园、广场等场所开展健身、文艺、养生、反诈等教学活动,让老年人切身感受学习的快乐与充实;发挥基层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组织作用,让“老有所学”行动宣传走进千家万户。
“各县区高度重视老有所学行动,不断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老年教育财政投入力度。”淮南市教体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市5所县区老年大学新校区全部建成完工,其中凤台县、大通区、田家庵区、潘集区老年大学新校区已投入使用,毛集区老年大学新校区正在积极筹备秋季开学事宜,计划11月份开学。寿县按照县乡两级共同分担,公办学校不低于200元/人·年标准保障老年学校运转和改善办学条件;经开区投入40万元对区域内老年学校建设改造和配置设备;大通区老年大学6月份顺利迁入占地面积11000㎡的新校区;凤台县对去年新建、改扩建的基层老年学校(教学点)兑现了奖补资金352万元。八公山区投入老年教育工作经费85万元,改善基层老年学校(教学点)办学条件。
扩充老年教育课程资源
在推进“老有所学”过程中,淮南市鼓励各老年学校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本地特色,扩充老年教育课程资源。打造了“党建+特色”“非遗+民俗”“智慧+实用”等课程体系,开设“贯彻二十大,初心在路上”系列教育活动,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创设了淮河大鼓书、狮子灯、马戏灯等民俗课程,开展“识别假币和假冒伪劣产品”“防诈骗”“智能手机使用”等实用课程,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增强老年人自我服务能力。
“我们还广泛开展老有所学成果展示活动,不断提升老年教育的影响力和群众满意度。”淮南市教体局负责人介绍,寿县迎河镇老年大学文宣队和红五月剧团,自编自演节目12个,参加“五一”“七一”等活动表演,深受群众喜爱。经开区举办了“大地欢歌 舞动夕阳”老年健身操比赛,全区老年学校18支队伍参加,参赛人数达400人。毛集实验区在焦岗湖镇和夏集镇举办推剧、淮河大鼓书、狮子灯、马戏灯等非遗项目表演,有效的活跃了乡村文化生活。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 通讯员 童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