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资讯中心 » 旅游 »

苏州园林游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代,早期多建于太湖山水之中的吴王宫苑,是苏州园林的发端。

虽倾慕久矣,但从未成行。终于有时间和妈妈一起,去感受苏州园林的美和文化底蕴。

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建城(前514年)前后已有苑囿。从吴王寿梦、阖闾到夫差,都在城内和郊外的山水之间大兴宫室苑囿,如夏驾湖、长洲苑、华林园、梧桐园、吴宫后园、姑苏台、虎丘、郊台、馆娃宫等,还建有鹿苑。

唐代文化对后世造园艺术有重要影响。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论,被直接运用于造园,诗画入园,出现大量咏景吟石的诗文,诗画园景相融的造园手法为营构者广泛运用,促进了园林艺术向写意风格方向的发展。太湖石已成为欣赏对象和造园材料,对苏州造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朝,文人画更加超然物外,以写胸中逸气。萌芽于魏晋,起始于宋代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得到进一步发展。文人士大夫有目的地参与园林的设计,创造具有意境的自然山水园林,使苏州园林的艺术手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明清两代,苏州兴建第宅园林达到一个高峰。从明中叶至清乾隆年间,官僚绅士争相造园,风尚一时。据统计,明清鼎盛时,在吴县、长洲、元和三县境内,先后累计有园林和庭院300余处。

民国时期,尤其在敌伪时期,苏州园林总的趋势处于衰败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陆续修复耦园(东部)、余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灵岩山寺等数十处古典园林。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施行了《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这是中国关于园林保护和管理方面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

1997年、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批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以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与苏州高新区的“秋裤”等高大冷漠的现代建筑相比,苏州园林体现出的是诗意柔美的江南意境。她是历史上最诗意和最独特的古典园林建筑。以山水诗意的心灵沟通为目的的苏州园林,不仅独特,而且具有高度人文导向。

苏州给予人的印象总是淡雅的。那些小巷、深宅,那些小桥、流水……好似总在烟雨中,古旧而迷离,自成一幅淡雅玲珑的江山水墨画。

苏州既有山水之胜,又因园林而独具神韵,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至今仍保存着完好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的建筑以画为本,以诗为题,完美地演绎了“庭院深深深几许”、“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展现了“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唯美风格。

我们选择了苏州园林的精华部分——拙政园。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首,据说是《红楼梦》大观园的原型,但她并没有因为大而显得粗糙。园中有楼名曰“见山楼”,但它周边只有很宽阔的水,隔岸又有若干亭、轩、阁,一起隐映在绿树丛中,哪里有什么山?显然,如此想法略显粗陋,把古人含蓄到极致的意境完全丢失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谁心中没有一座山呢?想见的山比看见的更好看,更有味!

诗人表现心境用的是文字,拙政园的表现手段,却是靠山石、花木、砖瓦。这些无声之物,竟被能工巧匠们神韵兼得地构成了一个美的境界。当你游园时,那实际上是在颂唐诗,或宋词了。

看苏州园林,是在读一本含义深刻的书。通过巧夺天工的园林建筑,我们可透视历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仅靠去图书馆、网络上搜一搜显然是不行的,我们还需到这样的现场去体会和思考。

这座古老建筑里凝聚着的是文化历史的灵魂,在这座秀美的园林里徜徉,仿佛一首意境深长的古曲,触碰到我的心弦,在脑际久久回旋。

苏州园林需要深刻品味,在繁华的中间,是平和,是宁静,是深邃。像一首古诗词,精美、凝练、含蓄。(黄睿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