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药都文脉,助力中药文化传承发展——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药都探草”队赴亳州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7月2日至5日,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药都探草”实践队赴亳州开展“体悟药都文脉,助力中药文化传承”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实地探访、调研考察、宣教服务等多元形式,系统梳理中药产业生态、解码中药文化基因、践行医学服务初心,为中药文化传承发展积累实践经验。

探寻历史遗存文脉-解码中医药文化基因

7月2日,实践队参观亳州博物馆,以历史遗存为切入点,系统解码中医药文化基因。馆内“涡河文明”展区的老照片还原了当年码头药材运输的繁忙场景,印证了涡河作为药商文化摇篮的历史地位,队员们通过文物实证梳理远古至近代的草药利用脉络,夯实中药文化传承的历史根基。

                                    图为队员在亳州博物馆了解相关历史知识(供图:孙雨薇)

7月3日,实践队探访花戏楼与曹操运兵道。花戏楼曾是药商议事与文化展示的核心场所,是药商文化的物质载体。其砖雕中的灵芝、茱萸、菖蒲等药材图案,也展现古代艺术巧思。曹操运兵道内,队员们关注到这条“地下长城”的药材储存功能,古人利用自然条件储存药材的智慧,至今仍能让我们感受到传统储药经验的价值。

随后,实践队走进华祖庵,在古柏掩映中探寻华佗医学传承轨迹。展馆内《青囊经》残卷与医书典籍、医疗器械共同勾勒出华佗的医学实践脉络,队员们结合“治未病”理念,深入解读先贤医学思想。活动中,队员们学习五禽戏,在动作模仿中体悟传统导引术与中医药“强身健体、防治结合”理念的深层关联,完成从理论认知到身体实践的文化传承闭环,具象化中医药理念的传承路径。

实地调研中药产业生态-洞察传承创新现状

7月4日,实践队聚焦中药产业链条,走进康美中药城开展中药材市场业态调研。为精准掌握市场现状,实践队梳理当地中药产业政策,在交易市场观察交易流程、客商构成及价格博弈过程,并通过与中药从业者访谈了解其对电商平台的使用习惯、经营情况以及市场监管措施,同时开展中药药商的经营策略与生存现状调研。

                                   图为商户正在填写队员们提供的调查问卷(供图:霍熙睿)

同日,实践队前往郊外中草药种植基地开展种植生态实地考察。田埂间,赤芍、白芍、藏红花等药材长势繁茂,队员们近距离观察植株形态与生长环境,记录土壤湿度、光照条件等生态数据,为理解中药产业上游种植环节与市场需求的联动机制提供第一手资料。

                               图为队员在中药材种植基地近距离观察牡丹植株(供图:刘睿博)

开展健康宣教实践-践行医学服务初心

7月5日,实践队在魏武广场开展健康宣教实践,将医学课程知识应用于便民服务。队员们基于脑卒中危险因素识别知识、结核传播途径与防控要点,设计科普传单与知识手册,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向群众普及防治知识。

                                图为队员在魏武广场向群众科普脑卒中及结核知识(供图:刘雪)

活动创新采用“健康盲盒”互动形式,内含中草药香囊制作材料,队员们现场指导群众辨识艾叶、薄荷等药材,讲解其驱蚊安神功效。宣教活动覆盖广场群众100人次,实现医学专业知识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机融合。

此次亳州之行,“药都探草”实践队通过多维度实践,既深化了对中药产业生态与文化基因的认知,更将医学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投身中药文化传承与基层健康服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人:孙雨薇 

(来源:日照新闻网)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