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渐稀,晚风仍带余温。7月3日至5日,江山智联物业「江江好」品牌系列活动——「清凉一夏江江好」在海棠园、丹枫园、青奥村三地浪漫谢幕。
2025年,江山智联物业以「江江好」系列主题活动为纽带,持续探索物业服务价值的无限可能。这场以“激活社区公共空间”为内核的夏日实践,不仅用小龙虾、西瓜和幕布编织出仲夏夜的欢乐,更以国企的责任担当,在社区治理的“微场景”中,绘就一幅“服务有温度、治理有深度、发展有广度”的民生画卷。
一、当公共空间“活”起来,社区有了“生长力”
城市学中,社区公共空间的价值常被“面积”“设施”“使用率”等指标丈量,却往往忽略了空间最本质的使命——作为“人”的连接场域,成为文明传承与情感生长的土壤。
此次「清凉一夏江江好」活动,连续3个傍晚,从拖鞋DIY的童真涂鸦到西瓜套圈的邻里喝彩,从钓龙虾大赛的趣味竞技到夏日影院的光影共赏,社区公共空间被欢声笑语填满,让这些空间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从“静态存在”的物理场域,升维为“动态流动”的情感磁场。
DIY桌前,彩笔在鞋面跃动,孩子的奇思妙想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诞生了专属夏日战靴;
西瓜套圈的起投线前,“套中啦!”的欢呼声引来众多邻里围观;
充气水池边,小朋友们完成了人生第一次“钓龙虾”体验;
夏日影院的幕布亮起时,小马扎与野餐垫,铺裹着“家”的味道。
这些场景,实则是社区“自我更新”的生动实践。
让公共空间真正“活”成了社区的“情感中枢”。当公共空间从被使用变为被参与,从“物理存在”变为“情感载体”,社区便拥有了自我生长的生命力。
二、以“小活动”撬动“大治理”,全龄共享成为服务“试金石”
社区治理的深层挑战,在于“居民主体性”的缺失——若活动仅停留在“物业搭台、居民看戏”,再热闹也只是“一次性的热闹”。此次夏日清凉活动的破局,恰恰在于将“全龄共享”的服务设计转化为价值共建的纽带。
江山智联物业不追求“高大上”的形式,而是聚焦全龄段的真实需求:拖鞋DIY限定儿童参与;西瓜套圈、趣钓龙虾设置家庭组队,创造代际协作场景。物业不再是活动的主导者,而是全龄需求的洞察者——通过精准匹配全龄共享的兴趣点,让活动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共鸣”。业主自发在朋友圈分享清凉合影,“社区真美”“活动真好”的配文,折射出居民对“家门口幸福”的深切认同。
这些细碎的日常,恰恰是社区软实力提升的最好证明——当老人因活动重获社交归属感,当孩子因活动学会分享与关爱,在“常住常新”的互动中,培育出居民对社区的参与感与归属感,社区治理也从“管理驱动”转向“共融驱动”。
「江江好」不仅是品牌的承诺,更成为全龄共享的美好生活注脚。
三、从“江江好”到“久久好”,共绘社区“岁岁长安”
这个夏天,一场派对唤醒了社区的“夏日记忆”。正如活动中一位业主所言:“以前路过广场总觉得和我无关,现在看到这里的变化,突然觉得这是我们的家。”
所谓美好,从不是一个人的独舞,而是一群人的共融。「江江好」的本真意义,正是通过一个个具象的场景、一次次真诚的互动,让居民成为空间的主人、文化的主角,最终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这不仅是物业服务价值的延伸,更是国企担当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诠释——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用“微服务”传递“大温暖”,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注入更可持续的“社区力量”。
未来,江山智联物业更想用无数个「江江好」,编织出社区的“岁岁长安”。
(来源:日照新闻网)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