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芜文旅双向共鸣,湾沚“皖美夏日”绘就长三角共生新卷

仲夏的上海徐汇,正大乐城一楼中庭光影流转。芜湖铁画锤落间火花飞溅,通草画上皖南山水渐次晕染,上海市民在充满乡村风情的布景中惬意休憩,手持“wuhoo!好清凉!”的冰杯与团扇。

6月29日,2025年“四季安徽”文旅推广系列活动之皖美夏日——“‘沪’上出发 周末‘芜’忧”芜湖市湾沚区文旅推介会在此启幕。这不仅是一次文旅盛会,更是“小上海”芜湖与“大”上海之间文化深度交融、商旅相通的生动对话,见证着长三角文旅一体化从交通连接迈向情感共鸣的坚实步伐。

一、双城共振:从历史基因到场景体验的深度链接

“从大上海到小上海,2.5小时直达!”推介会现场,宣传片中,双城夜景的切换,在长江一衣带水的港口历史和商贸基因中瞬间点燃人们的情感认同。

达人“与行”镜头下的采风视频,将“轻野微度假”理念具象为鸠兹湾的星空民宿、水梦南湖的湖景村咖;情景剧中欢腾的板鼓声里,芜湖的市井烟火扑面而来。

这份强烈的文化共鸣,正通过洋滩河漂流、溪隐精品民宿泳池、红杨山汽车体育公园赛车以及水上乐园、东方飞谷航空飞行营地、桥乐居等沉浸式场景体验,转化为构建沪芜两地微度假通道的具象实践。此间,上海市民沉浸于漂流、飞行带来的清爽或民宿泳池边的悠闲那一刻,跨越的不仅是感官体验,更是心理距离的消解与“即刻启程”的冲动。

推介会现场的“皖美夏日”主题布景让上海市民陈乐乐惊喜地拍照打卡。“通过推介,我感觉安徽的生活节奏让人慢下来,白墙黛瓦间的蝉鸣就是最好的白噪音”,陈乐乐言语间透露出对当地文化氛围和田园风光的深深向往。

面向都市客群,湾沚区深谙场景化表达的力量,以可触可购的风物与可感的非遗互动,精准传递江城的独特文化密码。当上海市民的购物袋里装入益然香非遗木榨油、野树林菌菇,当“芜忧盲盒”开启的西河铁画、湾沚镇文创礼包跃入掌心,他们带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次文化基因的轻盈碰撞。从“大”上海的摩登节奏到“小上海”的徽风皖韵,看似相似的城市脉搏下,跳动着截然不同的山水韵律与匠心情怀。这种根植于共鸣、绽放于差异的在地体验,正是湾沚区精心设计的“文化惊喜包”。

更进一步,文化链接的深层意义在于破解都市焦虑。主持词中对于“周末解忧杂货铺”的比喻,精准切中上海市民对短途疗愈的渴求。当非遗体验与乡村民宿的悠闲成为“心灵解药”,文化共鸣便升华为生活方式的选择,正如现场抽中民宿体验券的市民王女士感慨:“看到东方飞谷航空飞行营地画面的瞬间,周末出逃的冲动已无法抑制。”

二、产业跃升:从资源富集到融合生态的创新矩阵

盛夏的水梦南湖,370米栈桥如银链缀于碧波之上,8000平米阳光沙滩与14000平米草坪向远山延展。来自上海的游客苏文文躺在沙滩椅上,手捧冰饮望向湖面:“远眺城市天际线,背倚青山听水声,半城繁华半野趣的体验太难得。”

水梦南湖此刻正演绎着产城融合的当代样本。北连城区、南融乡村的独特区位,让这座集山水、田园、乡村资源于一体的休闲综合体,成为城市生态会客厅。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一季度湾沚接待游客206.34万人次,旅游消费25.38亿元;三年芜湖马拉松吸引上亿流量;24年全区研学旅游人次超11万。

在这逐年攀升的数据背后,湾沚区营造新场景、培育新业态、提升“心”服务的热忱努力清晰可见。体育成为破局先锋,航空主题马拉松国内唯一,红杨越野车赛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农旅开辟新赛道:花桥镇千亩桃园通过鲜桃季活动带动增收;芜湖樱花文化园春季吸引10余万游客,以公益集体婚礼重塑“以花为媒”的美好意象。

在新业态多元开放的同时,配套体系也在持续赋能。2025年上半年,湾沚区每月投放千张免费民宿体验券,吸引外地游客赴湾旅游,2025年下半年,湾沚区投放千万文旅体商惠民消费券,涵盖湾沚区景区(点)、民宿、文旅新业态、体育场馆、酒店餐饮、汽车、商超等使用场景,芜湖市发放1000万“爱在鸠兹”消费券。当“民宿+微疗养”套餐遇见东方飞谷与鸠兹湾的“陆空联票”、洋滩河双人漂流+民宿联票上线,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就此贯通。小陶村市集更是青年缩影:手作、锔瓷非遗与窑炉面包共生,客流量高居不下。

芜湖市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旅游+”战略下,业态创新试验场的生动写照,“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文体商农融合,拓展多元消费场景,同时优化‘心’服务配套,推动流量向‘留量’的高效转化。”

三、长三角互融:从交通提速到价值共享的协同进化

2024年年底,沪苏湖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进一步完善了长三角地区高铁路网,也再度拉近了安徽与上海、苏州等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其中芜湖至上海最短用时1小时46分钟。

眼下,沪苏湖高铁的轨枕尚未冷却,湾沚的文旅专车已驶入上海腹地。这场推介会探索的正是“2.5小时交通圈”如何升维为“周末生活圈”。

随着时空距离的拉近,文旅产业如何加速融合?从细分领域的线上看,借助于推介会,文旅产业协同率先突破。上海、芜湖六家旅行商签约深化客源互送;同期举办的“沪皖联动·共启新篇”对接会,汇集两地企业共商线路开发。

而从面上来看,要素流动构建深层链接,也将进一步强化两地联系。作为安徽首个在沪科创飞地,G60芜湖产业创新中心践行“孵化在上海、产业化在芜湖”模式。这种协同在文旅领域具象为产品流通:陶辛莲子、红杨米酒通过展销直播销往长三角。

当芜湖提出“三个提升”目标——经济总量占比达11%、跻身全国地级市50强,文旅合作成为探路者:芜湖数据中心集群作为长三角两大枢纽之一,引进华为、抖音等企业,为“智算之城”注入数字化动能。此外,芜湖还创成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打造“两江”文旅走廊、“十里江湾”地标、“欢乐夜芜湖”品牌及十大乡村旅游集聚区;在沪苏浙设“欢乐芜湖”推广中心,深度参与“玩转G60”等区域联动;推动长三角文博场馆共建共享。

行业观察者指出,事实上,对于文旅吸引力而言,一座城市的持续向上发展与不断向外拓宽的开放格局,本身就是最具磁性的“活广告”。产业能级的提升、区域协同的深化,不仅夯实了城市发展的根基,更构筑起文旅繁荣的坚实底座,最终转化为游客“心向往之”的深层动力。

而对于芜湖而言,“向上”不仅是产业方向,一定程度上也是芜湖的开放发展方向,面向未来的蓝图,打造长三角居民实现事业、财富、智力、健康、情感“五个增值”的理想目的地,在长三角文旅共生共荣中刻下“芜湖印记”的愿景,更赋予此次推介深远的协同意义。

正大乐城的推介热潮渐散,当上海市民手持民宿体验券走进鸠兹湾的月色,当长三角游客凭高铁票解锁方特水乐园的清凉,湾沚已成为都市人群的心灵栖息地。

这场双向奔赴印证了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层逻辑:从交通联网到产业联兴,从资源联动到价值共享。当湾沚以乡村休闲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当芜湖以数据中心集群拥抱数字化未来,一条以文旅促共富、以协同谋进阶的新路径已然清晰。

沪芜之交,恰似那列飞驰的高铁——速度改写时空,温度定义未来,而文旅正成为轨道旁蓬勃生长的绿意,在长三角共生的土壤里岁岁绽放。

眼下,盛夏正热,不妨乘一程高铁,走进湾沚,走进芜湖,在“轻野微度假”的惬意节奏里,解锁属于您的“增值”之旅——让半城山水的灵韵洗濯身心,让山风与溪流的清凉沁润心田,让这座向上生长、向外拥抱的活力之城,为你缔造不虚此行的旅行记忆。

(来源:日照新闻网)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