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长丰路校区(以下简称“学校”)被誉为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的“第二本部”。启用至今,长丰路校区承载着区域社会对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热切期待,是合肥市以“集团化办学”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缩影。
借东风,革新课堂育人方式
2024年,合肥市推动实现全市初、高中所有班级智慧课堂全覆盖,持续深化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依托智慧课堂建设,贯彻集团校办学模式,以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为两大抓手,以数字化探索推动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不断夯实校园育人主阵地。
据学校党支部书记、执行校长胡金霞介绍,智慧课堂建设以来,学校将“以研促用”作为提高教师数字素养、推动课堂提质的有力抓手。目前,各学科教学已实现智慧课堂常态化应用,并逐渐探索沉淀新的教学模式。
将智慧课堂作为撬动课堂教学变革的支点,英语教师马毓坤立足课程、扎根课堂,贯通课前、课中、课后全程。马毓坤习惯于在课外向学生推送学习素材,并利用智慧课堂系统中的 “英语听说专练” 功能模块辅助学生自主学习。而课堂上,则依托学情数据和即时互动功能,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教与学模式。
“我习惯依据学生现阶段学情定制内容,针对性筛选一些短语、作文等内容,并生成示范音推送给学生。学生在完成训练后可以进行自我打分,这样我就能够深入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在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 马毓坤介绍道。
依数据,强化作业育人实效
为引领教师团队积极探索智慧课堂应用,身兼教职的胡金霞秉持“以教学为本、以课堂为要的理念”的理念躬身实践,将24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和新技术应用相融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学校将“因材定制、控量提质”作为充分发挥作业育人功能的准则。针对传统分组教学存在的问题,胡金霞充分发挥智慧课堂技术优势,探索以“分组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她将学生分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两组,让学生依据自身学情自由选择组别,学生可单或多选,亦可不选,并能根据系统反馈数据灵活地在两组间切换,从而实现补差培优,因材施教。
胡金霞认为,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可能,才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形成,而智慧课堂的数据反馈功能为此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撑。“目前,‘分组作业’已经常态化应用在各学科教学工作中,教师依据自身学科的特点进行实践创新,教学成效十分显著。”
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助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引擎,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长丰路校区将名校基因和数字教育相融合,在应用创新中不断强化校园育人主阵地,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咸宁新闻网)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