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5月2日,安徽滁州定远县,G328定城至永康段改建工程现场,桥面温度已逼近40℃。测量员孙雷雷与搭档手持全站仪,在跨京台高速大桥的桥面上反复校准坐标。他们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贴在背上,但手中的仪器却稳如磐石。“每个坐标点必须精确到毫米,误差超过2毫米就得重测。”孙雷雷擦了把汗说道。
这已是他从事测量工作的第八个年头,从清晨到日暮,他与搭档每天至少步行两万步,用双脚丈量着这条全长33.7公里的“未来之路”。
冬季的测量任务更为艰巨。跨京台高速大桥桥面距地面近10米,桥上寒风裹挟着冰粒拍打在脸上,孙雷雷却无暇顾及。他系紧安全带,将测量仪架设在挂篮施工的悬臂梁边缘,脚下是川流不息的高速车流。“高空作业必须时刻警惕,既要防滑又要防车辆干扰。”他回忆道。去年12月,为确保大桥连续梁悬臂挂篮施工的精度,他与团队在零下5℃的环境中连续奋战一周,手指冻得僵硬仍坚持操作仪器,为今年9月大桥合龙奠定基础。
“测量是工程的‘眼睛’,容不得半点马虎。”孙雷雷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日的测量数据和风险点。每项任务前,他与搭档需对图纸交换复核,确保数据无误;现场放样时,两人交替操作仪器并交叉验证,形成“双重保险”。面对京台高速的车流干扰,项目部加装防护网并安排专人疏导,确保测量与施工“零事故”。
G328改建工程是定远县“六纵五横”路网的关键一环,建成后可将定远至淮南的车程缩短半小时,并串联起沿线产业带。桥梁的测量数据,不仅关乎桥梁合龙的毫米级精度,更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我们的每一步,都是在为千万人的便捷出行和家乡振兴铺路。”他望着延伸向远方的路基,目光坚定。
测量员是工程的“无名英雄”,但每一米路基、每一座桥墩都刻着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故事,是无数建设者的缩影——用脚步丈量山河,以匠心筑就通途,在毫米与公里之间,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奋斗篇章。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编辑 崔恒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