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赤脚医生”周其润,村民生病后第一个要找的人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沙河乡梓树村,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如今来到这个小山村,只要提到周其润这个名字,可谓老少皆知,因为他是该村乃至十里八村响当当的现代版的“赤脚医生”,自19岁起从医以来,他把自己人生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里的高山和溪流,为当地村民垒起一道健康“护栏”。大皖新闻记者4月30日联系上周其润和知情村民,了解到他三十七年如一日,坚持为村民出诊治病的感人故事。

当初的编外村医在学习中成长,取得村民信任

今年56岁的周其润如今是乡聘村用的村医务室医生,是村民生病后第一个要找的人。然而,说起自己刚“出道”那个年月,周其润的心里还回味着一丝苦涩。当时的梓树村,非常贫穷落后,交通和通信极为不便,缺医少药且还不通电。上世纪八十年代末,19岁的他从原六安卫校中专毕业后,没有到外面去找工作,而是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梓树村当起了编外村医。年轻时的他,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医疗条件,并没有退缩,而是知难而上——没有医疗室就在自己家腾出一间房子当诊所,没人来就诊,他就自己背个药箱到处走村串户去寻诊问诊。前期没有收入,他就一边种田一边给人看病。没有钱买药,他就向亲友们借钱进药或者自己上山采中草药。

“一开始的时候,不少人都认为我刚毕业,还是学生娃子,没有治病经验,所以观望得多,找我看病的少。”周其润回忆说。好在他没有在乎这些,能够体会到村民们的想法,所以就采取“攻势”——积极主动上门服务,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位病人,热诚地为村民抓药治病,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把西药与中草药相结合,同时还虚心地向前辈老中医学习……就这样,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和苦心钻研,经他治好的常见病越来越多,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村民们渐渐认可了他。

梓树村卫生室

翻大山趟溪流,为给村民治病练就“铁脚板”

梓树村位于大别山深处,是典型的高山地貌和气候,在当地行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但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还要有一副能够翻山越岭的“铁脚板”,尤其是在许多年前,当地交通十分不便的时候。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梓树村的四周被几座大山包围着,村子的西边是堂湾村民组,东边是阳山村民组和陈冲村民组,都在云雾缭绕的大山之上,不但山高路远,而且居住分散,道路条件极差。面对这样的行医条件,周其润是没有选择的,唯一的选择就是——徒步翻山越岭去行医,为此还练就了一双“铁脚板”。

“我还记得20年前,住在堂湾组的大山上有一户老夫妇经常生病,老爷子姓江,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老奶奶姓汪,患的病痛多且复杂,有肺炎、支气管炎、额头炎(头疼病),还有关节炎,经常是一犯病了,就托人带信请我上去给他们看病。”周其润说,人命关天拖不得,只有迎难而上。虽然从小就在山区长大,但他去一趟堂湾却绝非易事,“我们这里山大,以前没有像样的路,只有羊肠小道而且还陡,我上山一趟要两个小时,加上看病,一来一回就要大半天时间。”他说。不仅如此,后来随着汪奶奶年龄增大、病情加重,他有两次上去给老人看病后,干脆就住下了,一直到老人一周后病情平稳了,他才背着药箱下山。

“其实,到堂湾村民组去,中间还要翻越一座山(铜岭,音)先上后下,然后再上山才能到,其中有一段路很危险,坡陡、狭窄还临崖,需要拽着树藤才能过去,每一次走这段路,我都特别小心,而且我前前后后一共去了十多趟。”周其润回忆说,“后来随着政策越来越好,原本住在高山上的村民都逐步搬下山定居了,现在出诊骑电动车就到了,方便不是一点点。”他说。

行医路上

偶发触电事故,他刚好路过现场紧急救援

人的交往是靠心换心,周其润也不例外。在梓树村的群众心目中,大家对他的认可,也是通过他行医这么多年来,一心一意为每名患者的热诚服务换来的。

这其中就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周其润记得那还是九十年代初,他行医不久,村民邓正国被电打休克不省人事,他刚好路过现场,二话没说就进行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急救,经过抢救后,邓正国从休克中缓缓醒来。

心里装着病人,再大的困难都尽量做到有求必应

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周其润一直把病人当亲人,服务好乡亲们是他的行医宗旨。他还记得有一次快要过年了,村民余正和突然患了急性肠梗阻,粘连性的,必须尽快去县医院治疗。不巧的是,那天下起了大雪,病人十分痛苦且又经济困难。考虑到病情不能耽误,他当机立断自掏腰包为病人包车,由其家人送县医院治疗,因为治疗及时,病人不久就康复了,一再感谢他的果断建议和帮助。

因为是山区,有的病人不方便到村医务室需要上门诊治的,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他都风雨无阻。他还记得2019年冬天的一天,正在下大雪,已经是凌晨两点多,村民肖大华因肾结石疼痛,打来电话求救,周其润二话没说,立即冒雪赶到肖家,用药、吊水,一直陪护到天亮,等病情稳定了方才回到医疗室。

邻村的田显福老人生病为了找周医生医治,需要步行几公里来梓树村医疗室,周医生不忍心看着老人步行回去,每次诊治完后都会骑车将老人安全送到家,“这样的事情经常遇到,有时夜里连续为两个病人上门诊治,通宵达旦也是常有的事。”他说。

周其润获乡里奖励(中间)

自己生病做手术电话响不停,术后立即回村

大皖新闻记者还了解到,周其润平时里的服务态度也是有口皆碑,就像当年的“赤脚医生”那样贴心为群众服务。“我们从年轻时候就认识,村里的老头老太太头疼脑热,一个电话找他,他就尽快赶到,服务是没讲的,干的都是零零碎碎的事情。”梓树村党支部书记漆祥云评价说。

漆祥云书记还举例说,村里有些老人的儿女在外创业或学习,老人突然生重病找到周其润后,他能自己开车把老人及时送到县医院去,转诊转过去。

大皖新闻记者还了解到,周其润在2018年秋得了甲状腺癌,到省立医院住院手术治疗15天。因为村里需要看病的人多,找他的电话停不下来,于是他挂着术后积液袋就赶回村给村民看病。复查时,为了不耽误给病人看病,他把车停在金寨高铁站,然后乘动车到合肥,复查完当天立即赶回去。

周其润自从卫校毕业回到梓树村当起“赤脚医生”以来,不知不觉已有37年了,医路漫漫,得到过他帮助的病患不胜枚举。如今已56岁的他,并没有跟随博士儿子去大城市享福,因为他舍不得离开乡亲们,舍不得离开脚下的这片热土,“我是在梓树村长大的,这辈子就和乡亲们在一起啦!”他说。

大皖新闻记者 窦祖军 通讯员 彭泽山

编辑 陶娜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