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2018民生报告

宿州2018民生报告

(数据来源于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

财政收入175.8亿元,增长12.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10%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省靠前,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进中向好的态势

【一年来工作亮点】

(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全力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1%、27.6%,占规上工业比重显著提升。

实施“3111”工程和重点技改“1525”行动计划,县区、园区首位产业产值增长19.4%,技改投资增长44.8%,产业发展的体量更大、成色更足。

泗涂现代产业园在全省县域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年度考核中排名首位。

宿州百丽鞋业荣登2018安徽省民营企业纳税百强、营收百强。

高质量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开展重点项目推进“百日会战”,607个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80亿元。

埇桥区荣获“中国烧鸡之乡”称号,萧县葡萄、泗县大路口山芋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二)脱贫攻坚成绩斐然

完成115个贫困村出列、9.33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1.22%,三县一区退出有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全面落实“351”“180”健康脱贫政策,拓展实施“两类人群”保障政策,创新实施“三类人员”集中供养,全市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实现全覆盖。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圆满收官,6576人全部搬迁入住,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和边缘户危房改造31873户。   新改建农村公路10451.6公里,全市基本实现自然村通硬化路。

安全饮水工程自来水到户率实现贫困村全覆盖,非贫困村覆盖90%以上。

(三)环境保护克难奋进

PM2.5平均浓度57.8微克/立方米、下降17.1%,下降率全省第四。

空气优良天数比例60.3%、提高9.5个百分点。

主城区重点区域煤改气全面完成,282台燃煤小锅炉有279台完成清洁能源替代,192家砖瓦窑厂关闭淘汰并拆除到位,完成156个关停矿山生态修复。

改造完成主城区6条道路污水管网、291处雨污合流管网截污点,11条黑臭水体治理初见成效,建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6座、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11座,汴北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成功争获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四)城乡面貌显著改观

中心城区实施四大类120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50亿元。银河一路东西延伸工程、宿州火车站综合改造、宿州民航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五馆一中心”部分竣工验收,春节前投入使用。

大力推进“两治三改”,中心城区完成征迁228万平方米、总量创出新高,安置房建设新开工43577套、基本建成11730套,开工率、基本建成率居全省前列。

美丽乡村建设走在皖北前列,泗县彭铺村获得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

(五)开放发展更具活力

“破、立、降”全面发力,清理“僵尸企业”53家,非住宅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城市信用排名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7万户、增长24.4%。

户籍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10万余人。

宿州是全省唯一被国务院评为“推广PPP模式工作有力、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的市”。

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40.9%,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7.9%,高新技术企业增至90家,建成省级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埇桥区被评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六)民生福祉保障有力

财政民生支出347.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7.5%,33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4所,实施“全面改薄”项目建设校舍、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共75.5万平方米,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30万人。

持续实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411”计划,3家县级医院投入使用,新建、扩建乡镇卫生院20个,提前两年完成新建400个村卫生室的目标任务。

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五险参保人数190万人,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

获评“中国好人”10人、“安徽好人”15人,砀山李娟荣获“全国五四青年奖章”。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