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资讯中心 » 经济金融 »

金融“五篇大文章”之安徽实践

大皖新闻讯   “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为金融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激发了信心动力。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多措并举推动全省银行业保险业共同发力,促进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聚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

织密“政策网”,引金融活水浇灌科创之花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科技金融”摆在“五篇大文章”之首,安徽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和部署工作时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立足安徽“科技创新策源地”优势,着力构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链条。

一是锚定主攻方向,精心绘制科技金融“1+N”政策蓝图。率先出台支持科技创新政策“38条”举措,聚焦产品服务模式优化、特色专营机构建设、产融对接、风险补偿体系建设和科创金融改革等重点任务出台11份专项文件,配套实施任务清单、定期报告、通报调度、监测评价4项机制,逐步织密科技金融“政策网”。

二是破局关键堵点,建成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多元接力服务体系和产品谱系。先后指导推出“初创起步期信用贷”“成长接力贷”“贷投批量联动”等专属产品和服务模式,以及高成长科技企业授信评价标准,贯通科技型企业“起步-初创-成长-高成长-成熟”全生命周期的多元接力金融服务体系。围绕科技型企业“技术流”“人才流”“信息流”等特点,推出适应科技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发展需求的专属产品161款,充分满足科技型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三是建强组织体系,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系统能力。出台科技金融特色机构质量提升行动方案,推动银行建成总行级科技金融中心8家,特色机构64家、专业团队72支,形成“科技金融中心+特色机构+专业团队”的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组织架构。特色机构以不到1%的网点数量服务了全省超过10%的科技企业,成为商业银行科技金融服务的“排头兵”。

四是集聚创新资源,全力支持合肥科技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部署实施“六大行动”,形成财政金融联合支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合肥模式”,推动合肥市科技贷款增长超过40%,余额突破2000亿元。强势助推“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战新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开展“一行一链多企”批量化融资对接,全市新增贷款三成以上投向新兴产业。联动打造科大硅谷创新示范区,招引链接金融总部集团共建“基金丛林”,通过设立基金、股权直投、承销科创债等方式提供直接融资支持超过350亿元。 

服务“双循环”,为秀美安徽提供金融支撑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更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围绕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部署,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持续强化监管引领,推动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一是加强监管引领,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出台绿色金融“1+N”系列政策,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资源保障、考核激励、专营机制、金融创新等方面持续加大倾斜力度。支持宣城、黄山、滁州等绿色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市优化绿色金融服务模式。目前,辖内银行机构均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绿色金融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专项机制+专业流程+专项激励+专项考核+专业部门+专岗人员”的“六专”组织管理体系,给予绿色贷款30BP-90BP的差异化定价补贴政策。

二是持续优化服务,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当前,安徽已初步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绿色基金、绿色保险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产品等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积极引导银行机构充分利用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政策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为企业提供低利率、长期限绿色贷款支持;指导发行绿色金融债券265亿元,用于支持节能、环保、生态等绿色产业项目。近期指导银行机构成功落地全国首笔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收益权质押贷款3.1亿元。指导保险机构提供环境污染责任风险保障7.75亿元。

三是推动产融结合,全力保障绿色重点项目。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大对长江大保护项目、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乡村振兴项目等绿色重点项目支持保障。目前,安徽银行机构支持长江大保护项目贷款余额2798亿元;淮河巢湖等生态保护贷款余额456亿元;支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项目接连落地,累计授信超200亿元。

目前,全省绿色信贷余额9060亿元。全省超29%的新增贷款投向绿色领域,绿色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

打好“组合拳”,促普惠金融业务质效提升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金融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引领全省银行业保险业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一是着力加大金融供给。截至2023年末,小微企业贷款突破3万亿大关,占各项贷款比重全国领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跃上万亿台阶,利率创历史新低;涉农贷款增速全国第二、规模全国第七。与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联动,牵头开展“百行进万企”、中小微企业银企融资对接、“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联合开展“五进” 、个体工商户服务月等对接活动,力促惠企政策直达市场主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户数四年来均翻了一番,信贷覆盖率持续提升。

二是靶向优化信贷结构。针对“长用短贷”问题,创新推广中期流贷服务。截至2023年末,中期流贷推广以来年均增长40%以上,占比从不到两成跃升至近四成。针对“倒贷成本高”问题,开展无还本续贷专项行动。引导机构加强产品研发,跨前一步主动服务,支持融资周转“无缝衔接”。截至2023年末,行动开展以来无还本续贷年均增长30%以上,占比达8.9%,较行动开展前提升1.1个百分点。针对缺乏抵质押物问题,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应用。联合建设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动汇集45个厅局的千余项政务数据,为市场主体精准画像,减少对传统抵质押物的依赖。近三年,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规模连跨三个千亿台阶,占比提升5.4个百分点。

三是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制定专门指导意见服务“千万工程”,推动金融支持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联合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夯实农村信用体系,目前已覆盖全省近八成的行政村,发放贷款53万户、600亿元。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开展金融支持种业振兴行动,加强主粮风险保障。截至2023年末,种业贷款较年初增长53%,完全成本保险覆盖全部产粮大县。向重要产业倾斜资源,创新推广适配产品。截至2023年末,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贷款、“活体贷”增速均超50%,特色农险基本实现优势特色农产品全覆盖。出台指导意见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举办高规格产融对接大会,签约项目258亿元。连续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对接活动,2023年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较2021年末增长80%,信贷覆盖率提升超30个百分点。向脱贫地区倾斜资源,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主责任银行制度,推广“防贫保”综合保险。脱贫地区各项贷款和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规模均居全国前列,“防贫保”已提供风险保障121万户次、573亿元。

应对“老龄化”,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享,发展养老金融势在必行。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引领银行业保险业在养老金融领域持续发力,助力完善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

一是聚焦养老保障需求,积极参与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第一支柱方面,配合人社部门做好与基本养老保险相关的金融服务,支持银行机构提供社保卡账户管理、支付结算等服务,鼓励保险公司参与基金托管服务。第二支柱方面,引导省内养老险公司、养老金公司充分发挥精算管理、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管理,保障基金安全,实现稳定保值、增值。截至目前,全省保险机构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资产规模473亿元,服务企业1717个,惠及企业员工58.72万人,投资管理资产规模263亿元;职业年金受托管理资产规模514亿元,投资管理规模318亿元。第三支柱方面,积极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加强个人养老金政策宣传,促进特定养老储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新型试点产品落地,提供缴费灵活、收益稳健、凸显长期养老属性的金融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具有长期储蓄和养老风险管理功能的保险业务,进一步丰富拓展金融服务内容。截至目前,商业养老保险承保246.41万人次,相关保险产品责任准备金规模达到1500亿元。全省个人养老金开户135万;合肥地区特定养老储蓄余额79.85亿元;保险机构累计承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8399件,对养老保障体系形成了有效补充。

二是聚焦老年人风险保障需求,丰富保险产品供给。健康保障方面,牵头省内多个部门建立全省统一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指导保险机构推出不限投保年龄、不区分既往病史的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安徽惠民保”,有效弥补老年人健康保险长期缺位的问题。意外保障方面,持续推动老年人专属意外伤害保险发展,2023年全省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参保人数436.14万,参保率达35.86%,向13.52万人次支付赔款2.02亿元。失能保障方面,持续推动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引导承办保险机构在安庆试点地区健全市县两级服务网点,建立专业化队伍,完善信息系统,提升服务标准。2023年为53.22万人提供风险保障116.55亿元,向2.03万人次赔付1138.76万元,切实减轻失能人员家庭负担,有效推动了当地护理和养老事业发展。

三是聚焦养老服务需求,探索建立多元化服务模式。机构养老方面,引导保险行业积极投资养老产业。支持泰康人寿、大家人寿、中国人寿等保险公司在合肥、黄山等地打造养老社区、旅居养老服务产业。已落地项目投资总额30亿元,泰康之家•徽园医养融合社区一期于2023年7月投入运营。积极发挥养老机构综合保险作用,提供风险保障136亿元。社区养老方面,支持银行保险机构与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社区照护中心,为老年人提供餐饮、娱乐、健康管理等服务。在合肥、淮北、淮南等市探索开展“保险服务社区”试点,重点为社区老年人开展多样化健康管理服务,将保险服务融入社区治理。居家养老方面,引导保险机构根据客户需求对客户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开展健康、意外等风险监测,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上门照护服务。

回眸2023,展望2024。“新的一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辖内金融机构深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全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提高金融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效满足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要,助力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施其武表示。      大皖新闻记者 李芳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