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古人应四时而食,一箪食,一瓢饮,四方味好,都取自自然……中华文明,自古就是耕地上的文明,广袤的中华大地,不仅种出了丰饶的五谷与佳肴,也“种”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
今天,当新农人遇上新农业,新技术走进田野间,也常常会遇到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技术创新、农民创业资金,三农产业上下游综合服务等问题。对此,中信银行合肥分行积极践行中信总行发布的乡村振兴“1+5+N”特色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旨在通过“强农”“兴农”“富农”“护农”“慧农”五大乡村振兴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有温度、有特色、有价值”的中信服务,让乡村唱响振兴的乐章。
为记录中信银行合肥分行乡村振兴的真实故事,传递农民富裕富足、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特开设连载——乡村飘来“信福”曲。
清晨,在历阳镇刚刚建成的标准化蔬菜大棚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的忙碌着,整理着,准备把一个个专用保温箱安装到位。
“以前这片都是我们村的地,喏,那边就是我家的地。”王大爷笑着指着远处说道,他是历阳镇五星村的村民,“现在政府统一规划,给咱们建上了大棚,以后种出来的可都是有机蔬菜”,自从绿色有机种植基地建好后,王大爷便一直在这里做着清洁和辅助工作。
冬季大棚“暖意浓”
从去年起,大型机械的身影就在工地上来回穿梭,发出隆隆的声音。时间飞逝,和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拔地而起。
图为马鞍山和县历阳镇建成的钢化有机蔬菜大棚
“我们的示范基地分别设在历阳镇和善厚镇,基地计划集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和示范、无公害与绿色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于一体,并准备打造四季有机蔬菜农场。”和县稻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走进位于历阳镇的绿色有机种植基地,连片的钢化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正是深冬时节,尽管室外是寒风瑟瑟,大棚内却是“暖意浓浓”,未来这里将会有有机番茄、辣椒、黄瓜、甜瓜等各式各样的蔬菜缀满枝头,一片蓬勃生机。
和县是蔬菜生产大县,设施蔬菜生态起步早、规模大,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位于长三角腹地、与南京交界的和县,年产蔬菜总量的近七成销往长三角地区,是名副其实的长三角“菜篮子”。近年来,和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政府引导,项目带动,政策扶持,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引入并推广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各类新技术,让蔬菜种植不再“看天收”。
在基地的有机蔬菜大棚内,正在棚内进行设备安装的技术专员热心介绍道:“现在的大棚通过自动遮阳设施、智能放风器等调节温、光、湿环境,可以确保蔬菜的品质上乘,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更加省工省力。”
回想起这片农业现代化基地从无到有的过程,和县稻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感慨道:“除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农业现代化项目的建设更是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多亏中信银行的“及时雨”,才能让我们的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现代农业生产设备的引进,一个农业生产种植基地从筹备之初开始便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中信银行马鞍山分行了解到该项目建设,结合企业特点研究授信方案,成功批复1.5亿项目贷款,为基地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从方案上报到贷款批复,我们的整个流程高效、便捷,为项目建设争取更多的时间。”马鞍山分行的客户经理介绍道。
随着第一笔5000万的资金打入公司账号,和县稻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也开展的越来越顺利,才有了今天大棚内一片“暖意融融”的景象。
农户家底“更厚了”
随着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到来,历阳镇与善厚镇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农业生态旅游业正在不断兴起。“在这两个镇的绿色有机种植基地内,我们分别设计了四季有机蔬菜农场,通过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使得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不断融合,推进了农业与休闲旅游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县稻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道。
在善厚镇万元村,种植基地的建设让村里的田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眼望去,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有序地排列在田间,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村民将土地流转给了稻禾农业,方便基地的建设和统一管理,他们每亩地给农户的保底收入是800元一年。”万元村村书记介绍道村里土地流转的情况,“如今村里共流转了600亩闲置土地给稻禾农业,土地的利用率变高了,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还带动了村里的就业。”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外打工,只是下我们这些年纪大的在家,根本没有那么多精力种地。现在有农业公司来我们村建种植基地,我们把土地流转给他们,每年都有固定的收入,顺带着还能跟他们学习学习种植蔬菜的先进经验,何乐而不为呢!”村民张大爷喜笑颜开道,“如今我也在这个基地里打打杂工,现在的收入可比以前自己种地高多了,孩子在外上班也放心多了。”
张大爷仅是受益农户的一个缩影,这些村民们在农业的发展变革中既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
和县稻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涉及一个社区,四个行政村,流转土地共2940亩。“光是土地流转需要投入的资金便是一笔庞大的数目,真的不得不感谢中信银行的鼎力支持,1.5亿元的授信额让我们的发展有了底气,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提款将近1.4亿元。”和县稻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感激道。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是解决乡村振兴问题的前提。新时代新征程,产业振兴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安徽是农业大省,更是长三角区域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在此背景下,中信银行合肥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部署,金融助力安徽加快农业强省建设,实施兴农行动,聚焦乡村产业兴旺,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同时加大中长期信贷、信用贷和无还本续贷业务投放,制定精细化、差异化贷款期限和定价策略等,打造适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金融生态,充分发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郑玲 通讯员 陈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