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资讯中心 » 经济金融 »

网络内容生态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微信绿苗计划携手多方提升优质内容供给 ​

5月11日,以“新时代 新直播 新舞台”为主题的2023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年会在京举办。本届年会由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指导,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主办,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承办,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联合承办,年会现场发布了重磅行业报告并带来创新案例交流分享,全维度解读当下的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现状、趋势与未来。

其中,作为本届年会分论坛之一,网络内容生态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以“内容向上 未保向新”为主题,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微信视频号团队等社会各界力量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青少年优质内容创作、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络素养培育等话题。

提升优质内容供给,微信绿苗计划共建青少年阳光内容池

在分论坛现场,微信视频号团队作了《微信绿苗计划——共建青少年阳光内容池》主题分享,围绕微信绿苗计划“守护”、“创新”、“陪伴”青少年成长的探索,分享了微信绿苗计划共建青少年阳光内容池的有益实践。

2020年,微信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上线了“青少年模式”,并通过不断迭代能力营造健康的平台环境。2022年5月,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宣传部指导下,微信推出青少年专属项目“绿苗计划”,通过多重举措全方位陪伴青少年成长成才,多层次助力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微信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孟竞帆表示,“目前,微信绿苗计划已经成为微信青少年保护的官方IP。”

在产品能力方面,微信“青少年模式”上线以来,创新推出了“监护人授权”“支付限额”“一键开启青少年模式”等功能,与家长共同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并且,微信绿苗计划还联合专业力量发起成立了“成长顾问团”和“科学家导师团”,已有近百位各行业专家加入,一起为青少年保护支招。

同时,微信也持续优化视频号青少年内容池,联合专业力量共建阳光内容池,为青少年推荐积极健康的视频内容。2022年暑假期间,微信绿苗计划邀请北京大学、《婚姻与家庭》杂志、科普网站果壳等,推出了微信绿苗计划·暑期公开课,通过视频号平台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了超50场直播,总时长超5400分钟,吸引了超160万用户观看。此外,微信视频号还发起“八点一刻”系列策划,吸引超1500位主播参与,相关优质内容经过筛选后进入青少年专属内容池,不断丰富着青少年专属内容池。

2022年9月,为促进青少年教育创新,微信联合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发起“科创少年远行者计划”,通过前沿的课程、沉浸式体验、高规格人工智能编程赛事等多种途径,助力青少年信息素养提升,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未来人才。

其中,首届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全球创新挑战赛吸引了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的20个行政区,以及加拿大、英国、西班牙等海外国家的青少年参与,在开放式命题下,参赛小选手们用中国原创编程语言微信小程序等编程工具做出了极具创意的作品。孟竞帆表示,“越来越多青少年将小程序作为他们梦想和创意的载体,未来我们也将围绕微信小程序开发各种各样的内容,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将小程序技术应用于实际场景。”

一直以来,微信都在思考如何更好地用数字化工具助力乡村振兴,让科技普惠落向实处。“知识星光”公益计划和“蓝信封计划”便是基于此的有益实践。截至2022年8月31日,“知识星光”公益计划已完成捐赠688753册图书、99个图书室,惠及794所乡村学校;“蓝信封计划”已有200多位微信员工与乡村儿童结为笔友,书信往来近千封。

营造清朗网络环境,微信视频号分享“未保”实践经验

在圆桌研讨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田丰,微信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秋瑜等嘉宾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络素养培育等话题展开了进一步交流。

当代青少年是随着互联网浪潮一同成长的“数字原住民”,如何让青少年在享受网络便利、开阔眼界的同时,避免沉迷和受到误导,是社会各界需要一起思考的问题。

针对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田丰分享了他的看法。他表示,“真正的防沉迷,不是对优质内容的防沉迷,而是对与需求不匹配内容的防沉迷,换句话说,也就是如何让孩子在使用直播和短视频平台的过程中学到更加有效、更加有用的知识。”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则从青少年个体角度出发,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解决青少年直播与短视频上瘾背后的心理需求,二是通过将手机、iPad等上网工具进行物理隔离从而构建远离诱惑的环境,三是改变青少年行为模式,让其在使用直播与短视频平台时有明确的目标或定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也分享了她在网络“未保”协同共治方面的观察, “在政府、学校、家庭、企业、社会等多个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角色中,家庭应该排在第一位,但目前家长的参与度仍需进一步提高。同时,平台应该利用好自身的技术优势,通过技术的手段为未成年人提供更正能量的内容。”

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微信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秋瑜便分享了一个家长和平台良性互动的案例。青少年模式发布后,有不少家长反馈说希望在保护孩子的同时,也能给予孩子一些空间。基于类似建议,微信“青少年模式”推出了“监护人授权”功能,让家长做孩子的内容审核者,在保护的同时也给予未成年人一些自主空间。

同时,黄秋瑜也介绍了微信“青少年模式”的未来规划:功能上帮助青少年“使用有度”,在主管部门指导下,持续听取社会各界建议迭代产品能力,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微信产品;内容上将继续通过流量倾斜、平台主导、优质机构合作等方式,产出更多有益于青少年成长的优质内容,提升青少年专属内容池的广度和深度。

在圆桌研讨环节的最后,微信视频号团队也预告了“微信绿苗公开课2.0”,将邀请检察官通过视频号的能力给青少年上一系列的「保护课」与「法治知识」课,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年会主论坛现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铮发布了《后疫情时代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报告。报告指出,当下短视频和直播以其独特优势助力新时代文化弘扬,其中微信视频号依托公域私域互通、社交关系圈层传播等优势,促进了数字文化沉浸式体验、社交化传播,在后疫情时代巩固了文旅复苏信心,拉动了线下消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