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同行六十载 “健康长丰”行稳致远

2022年中科大附一院北城医院投用

1965年,长丰建县。彼时的医疗卫生事业,如同一粒被命运随手撒在贫瘠盐碱地上的种子。缺医、少药、无设备,全县仅有57所医疗机构,散落在广袤的乡野间,像几盏在风中摇曳的微弱油灯。298名医卫人员、180张病床,是守护全县百姓健康的全部依托。听诊器、血压表、体温计“老三件”,是维系生命健康的唯一希望。极度贫瘠的医疗资源让百姓承受着沉重的健康之痛。阑尾炎、腹股沟疝等如今司空见惯的常规手术,在当时的县内医院却成了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患病群众不得不辗转数十里甚至上百里,奔赴外地求医问药。漫长的转诊路上,生命常常面临着不可预知的风险,每一次病痛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一、深耕六秩岁月 书写“健康长丰”惠民答卷

21900多个日夜,昔日那粒在困境中挣扎的孱弱医疗种子,在改革浪潮的滋养下破土抽枝,历经岁月淬炼,如今已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健康林海。执业(助理)医师2153人,注册护士2249人,床位6787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8.18张(按照常住人口83.3万计算)。漫步长丰大地,医疗事业的蝶变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每一处角落:数字化诊疗设备取代了锈迹斑斑的“老三件”,标准化卫生院遍布镇村,三甲医院的专家号不再遥不可及。从赤脚医生爬坡过坎送医送药,到远程医疗实现云端问诊;从看病要跑百里路,到便民医疗服务全覆盖,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正编织成守护群众健康的坚实网络,见证着长丰医疗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2017年,双墩镇新集村的王庆英在镇中心卫生院诊断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以前,这样的病情诊断与后续治疗,往往要辗转几十公里车程,奔赴县城医院,既耗费精力又增加经济负担。如今,这样的常见病诊治无需长途奔波,镇卫生院就能享受到专业服务。得益于由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稳稳兜住了基层百姓最基础的健康需求。“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不再是写在纸上的目标,而是百万长丰人实实在在的生活便利。

2024年,长丰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无影灯下,一场精密的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术顺利完成。83岁的水湖镇翰林社区居民方计芬,术后天状态良好,正等待康复出院。谈及此次手术感受,老人难掩感激之情:“主治医生技术真是没得说!这次手术又快又好,让我少遭了不少罪。”手术成功的背后,是先进医疗设备与精湛医术的完美结合。而这一幕,与几十年前的县医院形成了强烈反差——那时,像方计芬这样的病患只能辗转前往淮南市或合肥市区大医院,不仅路途奔波,治疗成本也随之增加。“起初听说县内医院能做这个手术,我是半信半疑。”方计芬坦言,“现在看来,选择太对了!不仅省去了来回折腾的辛苦,减轻了子女陪护的压力,经济压力也小多了。”从“阑尾困境”到微创精研,从“外寻良医”到“医惠民生”,这场手术的成功,是我县医疗事业60年跨越式发展的生动缩影。一代代医务工作者的默默坚守与求新求变,矢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了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

长丰县人民医院周到服务

长丰县中医院医生给市民义诊

长丰县人民医院医生查房

2024年长丰县人民医院新大楼投用

二、 砥砺六十春秋 实现“健康长丰”跨越蝶变

飞利浦1.5T磁共振成像系统、DSA介入设备、64排128层螺旋CT、乳腺钼靶机、美国GE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等设备,为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撑。2017年10月,安徽省立医院托管长丰县人民医院,不仅带来了顶尖的医疗技术和专家资源,使得肿瘤根治、复杂创伤修复、危急重症抢救等一系列高难度医疗行为,在本地就能顺利开展,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专业本土医疗队伍。与此同时,长丰县中医院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其中医骨伤科、颈肩腰腿痛专科从最初的民间偏方,逐步发展成为省级重点专科。实现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医疗技术深度融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曾是许多家庭难以摆脱的困境,随着县域医疗技术的每一次突破,意味着许多家庭避免陷入病痛旋涡。曾经的医疗薄弱县,到如今医疗水平不断攀升,长丰正以坚实的步伐,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

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展示着一组数据:全县计划免疫覆盖率稳定保持在97%以上,适龄儿童接种率达100%,新生接种证查验100%。曾经,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如阴霾笼罩,让民众谈之色变;如今,这些威胁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已被牢牢制服。“从‘谈疫色变’到‘精准狙击’如今,我们用科技筑起了防控高墙。”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成效显著,发病率持续走低。在水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专员通过电脑从651352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进行调阅。并通过电话随访一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这种主动出击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已覆盖全县百分之九十的慢性病患者。投资30000万元建设的长丰县传染病医院,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处置能力,从被动接诊到主动干预,从碎片化服务到系统化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理念的革新,正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另一边,卫生监督队伍化身“健康卫士”,持续开展医疗市场净化行动。通过智慧监管平台与日常巡查结合,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超1200次,取缔“黑诊所”超600家次,筑牢群众就医安全防线。据统计,长丰县人均预期寿命已从建县初期的48岁跃升至78.6岁,慢性病规范管理率达89.2%,传染病报告及时率100%。这张由科技赋能、服务创新、法治护航编织而成的公共卫生防护网,不仅延长了生命长度,更提升了生活品质,让全县人民的幸福生活健康底色的更足。

“以前看病,有点头疼脑热都往大医院挤,排队排半天。现在好了,签约了家庭医生,有啥问题轻轻一个电话,需要转诊还帮着联系,方便太多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长丰推动分级诊疗落地的关键一环,像一根纽带,将居民与基层医疗机构紧密连接,逐步形成了“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就医格局。随着安徽省中医院北区(县中医院南区)的建成投用,全县中医药事业也迎来蓬勃发展,曾经散落民间的“偏方验方”,正转化为涵盖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调养、养生旅游的等全链条产业矩阵。针灸推拿、中药膏方、中医外治等传统疗法,凭借“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服务更加亲民、便民,惠及千家万户。

三、聚力六秩积淀 绘就“健康长丰”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丰县坚持“实干开路、实绩说话”,持续加大医疗卫生健康投入,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进医疗卫生项目建设。2020年至今,累计投入54.3亿元用于医院基建、设备购置、医疗救助、重点群体参保补助和基本公卫服务。61.49亿元的总投资,75.37万平方米的新增建筑面积,4130张新增床位,100余台大型高端设备充实临床一线。安徽省立医院北区(上海六院安徽医院)、安徽省中医院北区(县中医院南区)、长丰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县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庄墓中心卫生院(长丰县传染病医院)、岗集中心卫生院、下塘中心卫生院……这些已投入使用的项目,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都是对民生健康最郑重的承诺。巨额的投入,打通了医疗资源的壁垒,让“公平可及、群众受益”成为长丰医疗卫生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每一项政策的落地,每一次制度的创新,都在为百姓的幸福生活“加码”,让健康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六秩光阴,长丰县医疗卫生事业完成了从“缺医少药”到“全民健康”的史诗级跨越,先后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县”。这场波澜壮阔的蝶变,正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最温暖的注脚,见证着党和政府守护群众健康的永恒初心。行走在长丰城乡,现代化医院的玻璃幕墙映照着朝阳,社区卫生院内智能导诊设备高效运转,村卫生室里家庭医生正为村民测量血压。从三甲医院的数字化手术室到田间地头的健康驿站,哪里有需求,医疗服务的毛细血管就延伸至哪里。预防接种门诊外,孩童清脆的笑声与疫苗安全守护的承诺共鸣;中医馆氤氲的艾香里,银发老人享受着“治未病”的传统智慧;康复大厅内,患者与医护人员击掌庆祝康复时刻——这些平凡而珍贵的瞬间,勾勒出“健康长丰”幸福的图景。

往昔,医疗器械的嗡鸣曾是病痛的无奈回响;如今,大街小巷飘荡的欢声笑语,奏响了民生幸福的时代强音。医疗发展与民生福祉在这里血脉相融,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化作触手可及的生活图景。沐浴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春风,百万长丰人怀揣健康底气,步履从容地迈向更有尊严、更有温度的未来。“医”路同行六十载,守护永不停歇,幸福生生不息。

(李先峰/文  孔根龙、李先峰/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