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近视增长宣战,捍卫睛彩童年|暑假快到啦!快来看看你家孩子的“远视储备”还剩多少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峻,长期依赖电子产品、缺少户外活动、睡眠不足、饮食不均衡等,很多因素都在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视力的健康发展,近视防控仍是重中之重。

作为孩子与生俱来的“视力银行”,有研究提示,与年龄对应的“远视储备”是近视发生的最佳预测指标。

很多家长都听过“远视储备”,但要说到什么是远视储备?孩子又该有多少远视储备值?如何利用好远视储备?大家基本对其一知半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事。

什么是远视储备?

婴幼儿阶段的孩子因为眼球小、眼轴较短,眼睛所看到的物体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后落在了视网膜后方,形成远视,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这种生理性远视就是医生所说的“远视储备”。

儿童的眼部发展有三个阶段,分别是生理性远视,正视和近视。我们每个人出生自带的“远视储备”,就像是为视力发育的一笔“存款”。绝大多数3岁儿童通常有300度左右远视,是正常的“远视储备”,能起到避免或延缓未来发生近视的风险。当这笔“存款”消耗完毕,眼睛也从远视状态发展为正视。

肯定有家长要问了,那远视储备越多越好吗?当然不是!

如果儿童的远视储备量低于相应年龄段的数值,则意味着其远视储备量消耗过多,有可能较早出现近视。远视储备很重要,但也不是越多越好。300度以上的中高度远视,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斜视、弱视等视力问题。所以,如果远视度数高于300度,建议最好去专业机构检查一下并加以矫正。

*仅供参考,具体请根据专业检查综合判断

为什么远视储备会“偷偷流失”?

除了正常消耗之外,一些不良的用眼方式导致了远视储备过快消耗,导致孩子在成长的某些阶段发生近视。

1、长时期过度近距离用眼

眼轴被迫拉长→储备加速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比如看书、玩手机等,会让睫状肌持续紧张,导致眼轴拉长,近视加深。

2、户外活动缺乏

缺乏自然光(每日<2小时)→多巴胺分泌减少→眼轴增长失控。研究表明,每天白天在自然光线下超过2小时的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近视。但很多孩子日均户外时间不足1小时,尤其夏天天热,宅在家里吹空调的时间变多,户外活动时间大幅减少。

3、忽视定期检查

近视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孩子自己可能并不会意识到视力下降,而家长也难以察觉。当孩子出现看不清黑板、眯眼、歪头看东西时,可能近视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如果能定期检查视力,在近视刚开始时进行干预(如控制用眼时间、增加户外活动),可以有效延缓近视的加深。

4、睡眠不足、饮食不平衡等

睡眠不足会让眼睛得不到充分休息,加速视力下降。过量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容易导致体内血糖和血脂升高,加重眼部微循环障碍,引起眼内一些组织的弹性下降,眼轴伸长,从而加速近视的发展。

视力达标≠远视储备健康

远视储备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消耗完毕,将不复存在,因此一定要节约和保护,尽量延长孩子宝贵的远视储备使用期。可通过专业检查(如散瞳验光、眼轴测量)进行综合判断。

远视储备一旦过度消耗就意味着近视了吗?并不是的。这种情况只是增加了近视的风险,而不代表已经近视。每个孩子在不同年龄远视储备消耗的速度也不尽相同,这需要结合视力、眼轴、角膜曲率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远视储备下降过快或消失可以作为孩子发生近视的早期预警信号。所以,在不同阶段掌握孩子的远视储备度数,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眼球发育情况,预测近视眼的发生。

科学守护“视力存款”

1、遵循"20-20-20"法则

每用眼20分钟,看20英尺(约6米)远的物体20秒。

2、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

研究证实,光线可以促进眼底视网膜释放多巴胺,多巴胺可以减慢眼轴长度的伸长,有效地预防近视发生和发展。一般建议每天户外阳光下活动不少于2小时,或者每周累积达到14个小时。

3、保持正确用眼姿势

看书、写作业时做到“一拳一尺一寸”,胸口离桌子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约33厘米),手指离笔尖一寸;使用电子设备时,屏幕与眼睛的距离保持在50厘米以上,时间<20分钟/次(学龄前儿童尽量避免);改善用眼环境,学习区光线要充足且均匀,避免眩光和阴影。

合肥普瑞眼科医院业务副院长、视光专科主任汪丽娟建议,孩子的视力问题不可忽视,日常需要多关注孩子的用眼习惯,定期检查视力,别让近视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家长可以从3岁起就定期带孩子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记录屈光发育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如果孩子已经近视,要去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矫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