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转型中的小店老板:顺应消费需求变化,拥抱“拼团外卖”增收新渠道

今年以来,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要“吃得划算”,拼好饭凭借拼团下单、集中配送而获得的价格优势迅速出圈,街边餐饮小店随之回归大众视野。

近期,笔者走访淮北市两家头部拼好饭商户发现,通过上线拼好饭,餐饮小店获得了“薄利多销”的增收新渠道,多做一单就能多赚一单,不仅有效摊薄了房租、人工等小店运营成本,还能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销量,吸引消费者到店用餐。

拼好饭这类利润固定、摊薄成本的新产品,已经成为不少小店老板眼中,帮助店铺渡过餐饮行业转型“阵痛期”的新工具。

“能薄利多销,也能为线下带来新客”

今年4月,刘倩的第二家土耳其烤肉饭店在南翔云集开业。作为有着十几年从业经验的餐饮“老手”,她原本以为新店能像过往一样,依靠新商圈的虹吸效应带来大量客流。但经营两个月后,她察觉到了些许变化。

“现在大家都想吃得便宜划算,越来越多人逛完街就回家了,宁愿在家点有优惠补贴的外卖。”于是,刘倩搬运第一家土耳其烤肉饭店的外卖经验,主动上线了拼好饭,“烤肉饭制作相对简单,出餐快,上拼好饭正好走个量,就算用餐高峰期拼好饭量大,我们也能保证出餐”。

刘倩告诉笔者,她和业务经理商量后,在拼好饭上线了四个套餐,价格均在10元左右,每单固定利润在2元左右。6月上线以来,每月订单量都比较稳定,最高时能超过2000单。“每个月通过拼好饭增加的4000元左右收入,基本上能够覆盖一个全职店员的工资了。”刘倩补充。

除了能够在线上薄利多销,刘倩注意到,拼好饭还为线下门店带来了新顾客。“有一些顾客是担心拼好饭店铺不干净,特地过来看看到底有没有门店。还有一些顾客,点我们家点习惯了,现在来南翔云集这边逛街,也会找过来到店用餐。”

笔者了解到,拼好饭做得好的商家,很多原本就有不错的经营基础。此前有餐饮机构的调研结果显示,拼好饭商家基本都有线下堂食,堂食门店以街边小店为主,饮品门店基本都是连锁品牌。

“行业转型阵痛期,有营收就有盼头”

“今年是小店与您结识的第12个年头了,茫茫人海中与你相遇,实属小店的荣幸!”在外卖平台的店铺介绍里,朱业亮用这样一句话作为开头。

2013年,淮北城市建设方兴未艾,朱业亮瞅准机会,加盟彭德楷黄焖鸡米饭,和妻子一同来到淮北做起餐饮生意。据他回忆,刚开业时生意火爆,用餐高峰期,店里八张桌子坐得满满当当,有时还需要店外排队等位。

生意红火给了朱业亮夫妻俩雇用员工的底气,备菜、配菜、烧菜、洗碗、前台服务各配一人,夫妻餐饮小店壮大成能够支撑七口人生活的“本地老店”。

2016年,嗅到商机的朱业亮敢为人先,作为淮北第一批商户上线了外卖平台,他还重新设计门面动线,让店员更快打包出餐、让骑手更方便取餐。2018年生意最好时,“甚至还有客人愿意在配菜里加鲍鱼”。

而近几年来,新兴知名连锁餐饮逐渐成为年轻人出门用餐、线上点餐的首选,朱业亮发现,店里的生意不再像过去那样好做了。“原本以为是店里的装修风格过时,年轻人不愿意来吃饭,我还打算翻新店面。不过后来发现,就算是商场里简约时尚的门面,不时也有倒闭转让的。”朱业亮认为,当下正处于餐饮行业转型期,大家都想吃得好还便宜,像他这样的餐饮小店必须跟上顾客需求的变化。

为此,他通过上线拼好饭,对自己经营了12年的小店进行了革新:在不影响用餐体验的前提下对包装删繁就简;在不降低饭菜份量的基础上对部分配菜进行替换;用淮北人更爱吃的面条替代米饭,推出黄焖鸡拌面套餐。

“我把非必要成本减去,不仅能让利顾客,还能保证每单有2块钱左右的利润。在餐饮行业转型阵痛期,有营收就有盼头。”据朱业亮介绍,如今,拼好饭月订单量能达到3000单,减轻了不少经营压力。

▲ 彭得楷黄焖鸡米饭(步行街淮北店)正在准备晚高峰餐品

红餐产业研究院此前调研结果显示,除去部分通过拼好饭做营销零利润打折的品牌之外,正常运营拼好饭的商家平均上线菜品数4.8个,单份套餐的平均利润率33%,单均利润2.8元,月均订单增加967个,单品月均利润2696元。

而像刘倩、朱业亮这样经营的街边餐饮小店做拼好饭,等于是在已经固定投入房租、人工的隐性成本上,有了确定的爆款套餐和单品,每一笔增量订单,都能摊薄房租人工等刚性成本。

餐饮小店,是城市生活“毛细血管”,连接着千行百业,服务着千家万户。通过拼好饭,餐饮小店找到了线上运营稳订单、拓增长的新渠道,不仅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更具性价比的用餐选择,也通过“薄利多销”托住小店和家庭的生计,点燃了城市上空的烟火气,点亮了更多人对美好生活的奋斗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