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夏之交,中国南方地区雨水渐盛,正是农事繁忙的时候。
在蚌埠市怀远县安徽徽粮集团的5G+物联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却空无一人,只有1架无人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喷洒农药。
它的作业计划并非靠人工经验设定,而是依托布设在田间的土壤墒情传感器采集麦田里的土壤、水情等关键数据,传输到天翼云大数据管理平台分析后制定的。于是便有了如今这片智慧化的无人农场。
2021年,根据安徽徽粮集团三年规划建设20000亩糯稻联网基地的需求,中国电信蚌埠分公司按照“物联网+区块链+5G”的思路,以提高农作物生产过程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为核心,打造了农作物示范基地物联网设备管理系统,集成生产过程数字化感知控制技术体系与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农作物种植面积可控、产量可估、市场可调。
无人农场 “慧”种田
万亩农田蹚出一条“数字路”
苗情监测系统可监测禾苗生长情况,收集生长周期数据,为后续溯源系统提供有效真实数据。
微型气象站可以实时监测风速、风向、光照时长等数据,并通过物联网卡将数据传输到管理平台。
土壤墒情传感器埋进地下2米,可以分3层分别检测pH值、土壤养分含量等数据。
“通过这个平台,我们不出办公室,在电脑屏幕上就可以对糯稻、小麦在田间的生长情况、土壤的温湿度、病虫害、水情等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和分析,做出相应的农事安排。”安徽徽粮集团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云端赋能 “耕”新了
每亩增产53公斤,年节约费用25万元
目前,该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已建成1个微型气象站、4个土壤墒情传感器、23套视频监控设备和35套农机作业智能监管终端。利用安全可靠的天翼云计算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汇集和分析,已经能够实现庄稼生产信息自动化感知、监控预警、远程诊断、指挥决策和稻米、小麦产品质量安全可信溯源与监管,初步形成了测控管协同的数字农业应用模式。
“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运用无人机、无人插秧机、播种机、施肥机,实现无人耕种一张网;粮食产量较以前每亩增产约53公斤,化肥用量减少21.8%,预计年节约费用25万元,实现了降本增产。”安徽徽粮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安祥介绍道。
中国电信安徽公司将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激发智慧农业活力,为农业现代化探索出一条新的“数字路”。(邹文波 陈雪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