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精神犹如初升之朝阳,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青年是社会的新鲜血液,是社会的未来。近日,一场关于青年成长的讨论、一个关注人才成长的平台正式启动。
“他是车间机电维修工,坚守初心,保持热爱,为车间和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多年来获得公司和企业各项大奖,他便是新时代青年的最好诠释,用行动证明了青年该有的样貌与精神。”主持人热情地介绍第一位分享人孙超的事迹。“我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专心匍匐在工作岗位上,从一个辅助工到机司再到现在的修理岗位,一步一个脚印,始终不变的是对技术的钻研和对车间的热爱。”孙超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璞玉”经过重重“琢磨”逐渐成长为技术型骨干。
“对于这几年的工作经历,我有一句话分享给大家,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我没有一直开薄板烘丝机,可能就没机会参加‘黄山杯’竞赛,也就不能得到这些荣誉;如果我没有参加‘黄山杯’,没有提前了解工艺,那么在竞聘跟班工艺员的时候,就没有优势;如果没有当上跟班工艺员,就没有和优秀前辈学习的机会,更不会成功入选公司培训班。这一步步走来,环环相扣,缺了中间的任何一个环节,我可能都不是现在的我。”夏若梅主动学习,从不停止提高自己,勇敢尝试新事物新岗位,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走进第三位分享故事的主人公罗雅楠,她是妈妈,是党员,也是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时间有限,但她把大量的时间都奉献给了企业,怀着不能陪伴孩子的愧疚,转化为动力,和其他员工共同对抗疫情保生产。“‘没有在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这些经历也是生活给我的馈赠,让我一直保持奋斗。”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成为了卷接包车间唯一一名女机司,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
他不惧失败,在过程中寻找意义,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在成功里提取动力。不断积累,沉淀自己,在时机到来之际绽放光彩。“有时遇到难懂的问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甚至还搞不懂,我就查阅资料、反复研究,用时间和汗水将问题逐个攻克。”彭建军始终以饱满的精神和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以工匠精神践行岗位担当,逐步成长为机电维修的青年骨干。
“他们身上体现出敢啃硬骨头、敢于钉钉子的精神,发扬了挤和钻的工作作风。作为年轻人既要保持一往无前的激情和热情,也要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以务实的行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制丝车间机电维修工周宇有感而发。
“他们能够摆脱舒适区,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创新项目、技能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提升自身技术深度,不断锤炼自身内功。”卷接包车间第二团支部书记宋琪分享了体会。
会上,蚌埠卷烟厂党委委员、副厂长张勇作总结讲话,认为“红印”青年成长课堂为青年员工搭建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励引导青年员工爱岗敬业勇挑重担,并寄语青年员工:一要用青春之肩担奋进之责,在平凡的工作中积极作为,向下扎根,向阳而生,在担当中尽责、在尽责中成长;二要把工作当做事业来做,常思、常想、常悟,踏踏 实实积累,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本职工作,以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青春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活力。(林雨晴)
请输入验证码